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0
/ 2


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刘金钢

身份证号码: 41270219850225****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同时生态城市的建设对绿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种用地矛盾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凸显。而立体绿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一定限度上解决用地矛盾,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绿化率,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引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增速放缓、结构优化、追求质量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绿色经济成为这一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必然选择。在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下,生态城市所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产业支撑。发展绿色产业是探索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路径。中法武汉生态城在城市功能不断强化与升级的情况下,注重绿色产业发展,从多角度、各层面探索新型城市发展路径,深度挖掘城市发展新动能。

1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宏观的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稳定,部分区域达到了短期的发展目标,对于长期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从具体的执行层面分析,受经济产业链分配,区域经济职能划分,以及历史经济政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还面临较多的问题,如政策的制定问题,执行问题,以及相关监管体系构建方面的问题。各类问题的存在对于我国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建设成果的巩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还应从上述存在问题的改善优化,以及相关体系的改革构建方面进行实施,以此科学、稳定、合理、良性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同时确保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下的城市经济稳定发展。

2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2.1加强基层人才培训,完善理论体系研究

从绿色发展视野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基层推动现状分析,加强基层人才培训,完善理论体系研究,则为当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改善策略。其中在具体实施中,关于基层人才的培训,政府机构应从执行人员的法律意识,执行规范,以及相关执行标准的教育培训方面进行实施,规避“一刀切”现象的出现机率,确保相关政策的科学,稳定执行。其次为确保新时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关于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应从科学性,可持续性,适用性,规范性,合法性,以及社会性的原则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以此保障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因相关理论体系研究设计不完善,造成的实践困难以及适用性问题。

2.2提升资源的利用效果

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城市内不同构筑物的空间特点,借助构筑物闲置的立面、顶面,利用攀缘植物或其他植物依附或铺贴以实现绿化效果。立体绿化应用于城市生态建设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立体绿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果。立体绿化技术区别于传统绿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城市内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改善城市内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立体绿化技术在实施中,施工人员可以选择城市建筑上种植沿着构筑物可以攀缘的植物,植物对于构筑物起到了保护作用,建筑的使用时间得以延长;立体绿化应用于建筑外表起到了覆盖作用,可以弱化外界温度对室内的影响,特别是在夏季或冬季,可以降低制冷制热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了电能的消耗,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立体绿化是生态城市的有效绿化方式,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绿化率的提升。

2.3回收处理城市污水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分别构成了城市污水。虽然在城市中,生活污水得到了处理,并且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好,可是有一些偏远的农村依然存在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大环保力度的传播,让人们心中形成环保意识,保护水资源。另外,还要尽可能去改善偏远地区的水资源,把排污装置和排水装置分开处理,避免污水的污染。最后还要过滤工厂等化工用水的排放,改善污水的排放。有关部门还要增强人员利用,将保护环境的责任分批下达给个人。还要求有关政府组建保护环境小组,加大力度监管工厂,避免出现污水排放不处理的状况。

2.4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在保护环境中最普遍存在的方法,就是把固体废弃物合理地再循环利用,既响应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还能减少城市中污染的产生,帮助城市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还是要多加控制垃圾的乱弃状况,在城市工作开展保护环境活动,加强垃圾分类,重视垃圾的分类存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重视资源的二次利用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时,要合理分类出废弃物,才能防止废弃物堆积污染空气质量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开展废弃物回收装置,资源合理分配资源,防止可回收物品的流失,最后实现双赢的目标。

2.5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构建产业间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着力推动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业的结合,同时创新发展绿色环保的第二产业。打造生态城区域内具有特色的绿色产品品牌,积极与区域内农民进行合作,招募优秀人才,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生态种养技术,将农户的种植地建设成生态农庄,开展游客农产品采摘活动。增加农户产品的售卖渠道,延长产业链。优化中法武汉生态城区域内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量的企业,建设高新技术型绿色产业。优化第三产业旅游观光产业的服务接待能力,完善和打造更多游玩项目,发挥优势产业,与周边民宿、餐饮等服务业融合发展,使其向更深层次的、更加优化的高端服务业发展。

2.6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创新,来改善人居环境。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通过科技的发展,为推动我国行业转型、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规划中也要灵活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优化城市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规划质量。例如,可以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来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2.7切实践行经济侧改革及税收政策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高精尖行业占比不足,国际职能分配发展不客观,行业标杆企业转型困难问题也普遍存在。因此从绿色发展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剖析,切实践行经济侧改革以及税收政策优化,则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改善策略。其中经济侧改革的大方针实施,应从去产能,引导鼓励转型,收购兼并,推动混改的方向进行发展,以此在刺激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稳定的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另外税收作为经济侧改革的配套激励措施,关于税收政策的优化,可通过降低企业税负,落实周期性的优惠补助,鼓励创业,出台普惠性的政策方面进行发展。

结语

从绿色发展理念中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实际发展中为客观,合理的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的绿色发展,政府应从客观性、基础性、全局性、合法性和制度化的方向,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基层人才培训,理论体系研究,社会监管体系构建,以及绿色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

参考文献

[1]颜霞.绿色发展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49-51,55.

[2]朱乾隆,刘鹏凌,栾敬东,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36(5):999-1005.

[3]傅兆君,翟斌,吕孝翠.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打造洁净城市的战略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