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课例中的实践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9
/ 3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课例中的实践及应用

刘云1 陈丹 杨杰 钟莉传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7

摘要:本文以《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例,讨论项目教学法在该课例中的应用,以期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教学应用 农业生态工程设计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Project -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Ca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design of 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s example to tell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Works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approache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project -based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application the design of 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而高职学生将来却要担负起国家建设主力军的职责,教育是双向的,因此“三教”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教法,众多教师多年来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以教为主,教师单方面对知识进行灌输。之所以盛行多年,应该是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多为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学历的人来担任,其接受的教育方式得以传承下来,却忽略了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以及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特点,教学方法不适合学习主动性较差的高职生,传授的内容甚至已经陈旧、脱离社会需要。大家常常在传统教学课堂上看到学生玩手机、睡觉等却无能为力,知识无用论的思想也在学生中不断萌生发酵。

项目教学法是近些年盛行于国内外,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以真实工作任务场域为情境,以具体的项目为依托,以完成现实工作任务为内容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1]。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顺应职业发展,学生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处理完成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和项目的实施等全部过程,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本文以《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例,讲述项目教学法在该课例中的实践及应用,以期能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提供一些借鉴。

一、课程及课例介绍

《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是我校生态农业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农业生态工程相关理论基础、常见工程模式类型及配套技术和农业生态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其中教学内容“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改造、治理、调控和建设的过程,主要包括生物种群的选择、食物链的设计、群落结构设计、人工环境和节律匹配的设计五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存在的某一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和设计。

二、项目教学法在该课例中的应用

1、学习目标的确定

职教二十条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强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体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

根据循环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和农业企业用人需求,设计了“农业生态工程设计”这一项目,并制定了该教学项目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内容,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掌握物种选择、食物链设计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对原有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评价和修正;能设计出一套适合某地的较为合理的工程模式。

素质目标:培养其具备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农业生产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2、项目内容

项目教学法主张通过完整的项目实施来进行教学活动,希望把理论与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起来[2]。教师在过程中指导和传授知识,学生在做中学。本项目设定学生以组为单位,以某一实际运行的生产项目如某一果品生产基地为载体,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构建适合实际生产的农业生态工程框架及相关建议,最终形成农业生态工程设计方案。为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和学生的兴趣,根据地理划分,选定以学生的家乡农业生产为例进行分析和项目的具体确定,如以恭城月柿为依托的农业观光园设计方案、水稻主产区循环农业模式设计方案等,以学生自主组队、自由选择的方式来确定项目主题,利于增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3、项目计划

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少走弯路,明确小组的工作目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选定项目主题后,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明确如下内容:资料收集范围和途径、实地考察目的和内容、预估问题和难点、方案主要内容的确定、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等。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做事的系统性和顺序性,降低其心理压力,为后续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是有利的,也体现了教学素质目标的培养。

4、项目实施

为了控制项目实施进度,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项目启动、中期检查和项目完成三个重要时间和任务节点。项目启动即项目计划制订完成,小组内分工协作开始,当遇到知识和技术难题时提醒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需全程关注,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互帮互助,教师更多地给予鼓励和提供学生所需材料的寻找途径,主张小组自主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不断进取的能力。

中期检查主要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和方案撰写预期之间的差距进行科学评判,以防学生偏离工作任务,之后,教师要继续积极巡视,及时发现各小组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直至最终设计方案的完成。

该项目要求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涵盖了本项目的全部知识点,还包括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最全面的体现。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加深并付诸实践,另外,对培养学生工作思路和做事态度也具有积极作用,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5、成果展示

最后,各项目小组要将实施过程及成果以PPT的形式展示,大家集思广益将制作内容大体框架敲定,小组内依据成员特点推选出PPT制作高手、语言组织和总结能力高的撰写者和表达能力、口才较强的陈述者,共同完成成果展示任务。其他小组通过倾听、讨论,对其给出中肯评价,并提出建议,各组间也可通过这一环节取长补短,对各自方案进行最终的修改和完善。

通过这样的展示,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集体讨论体现了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同步提高。

6、项目评价

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的最后一项是项目评价,该课例评价指标的设立采用过程性的纵向评价和培养目标的横向评价于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注重知识内容的掌握,主要包括:项目计划的撰写、农业生态工程五大内容的依据及规划设计、方案的撰写。培养目标的评价包括知识目标(碎片化知识)、技能目标(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和素质目标(思想道德、文化和综合素质)的达成情况。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20%)、互评(50%)和教师评价(30%)三者相结合,即体现各方面的参与性,体现客观和公正,也加大了学生互评的比例,目的是鼓励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其开拓进取的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三、体会

和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所提高,因此对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而且此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贴合当今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在该课例中教学效果显著。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些许不足或在执教过程中应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和大家一起探讨:

1、时间把控

该课例中虽强调几个时间节点来控制项目的完成进度,但因学生能力差异和某些客观原因(如排课)的影响,会出现延迟的情况。所以从课时安排考虑,项目教学法不适合全课程采用;如若各科都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进行,学生自学压力增加,难免出现应付的现象,对完成教学目标不利。所以建议结合课程客观条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不能拘泥。

2、硬件配套

项目教学法可有效验证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综合掌握的程度,但其实施需要配套的教学设施,如智慧教室、远程互动设备和配套软件、网络和信息数据平台、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这些则需要学校和系部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撑才可实现。

3、教师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师又是师傅,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要多参加教改培训、专业能力培训和企业实践锻炼,尤其要多和企业沟通学习,才能顺应社会需求,制订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否则,项目教学法只能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张维功,陈善友,项目教学法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科技文汇,总第500期,2020年7月(中):51-52.

[2]张锐,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4): 50.

[3]杨和连等,项目教学法在《设施园艺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20年第15期:192-194.

[4]任慧玲,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高等教育,2020年第32期:117-118.

项目来源:2014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基于”项目导向”的《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刘云,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从教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农学及生态学相关学科,主持课程建设项目一项,重点参与课程开发项目一项,自然科学课题多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