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岛敦《山月记》中李征的人物形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2

简析中岛敦《山月记》中李征的人物形象

汪诗琦

(云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中岛敦是一位汉学素养极高的日本作家,在他笔下的人物,多是中国古代历经苦难的武将以及孤独苦恼的读书人。《山月记》是中岛敦的一部代表作,塑造了一位命途多舛的男性李征,描绘了他作为诗人以及作为官员的曲折过程,最终因不得志而幻化为虎。

关键词:中岛敦;山月记;李徵


一、中岛敦简介

中岛敦(1905-1942)是日本近代文坛中有名的作家。他出生于汉学之家,汉学素养极高。他在33年短暂的生涯中留下的著作多是以中国古代武将的苦难和命运、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的孤独和苦恼为题材,主要作品有《山月记》、《李陵》、《环礁》、《弟子》、《虎狩》、《狐凭》、《木乃伊》等。中岛敦的作品在基于汉文调的文章中,优美得如抒情诗般的章节令人印象深刻,另外背后也隐藏着冷酷的自我分析,被评价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二、《山月记》故事情节简介

《山月记》是中岛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以唐代中国文言传奇小说《人虎传》为素材,于1942年刊登在杂志《文学界》上。故事讲述了李征变成老虎后,向朋友袁傪讲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并拜托其照顾自己的妻儿。塑造了因自负心和对名声、金钱的野心、妄念而变为老虎,却仍无法舍弃的悲哀和自我意识的男性人物形象。

唐代时,有个叫李征的男人。他博学多才,年纪轻轻科举高中,当了地方官员。但是李征厌倦官场的黑暗,打算以诗人的身份闻名天下。因此退官回乡专心写诗,但李征始终没有成为有名的诗人。因为辞去官职,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也变得穷困潦倒,为了养活妻子和儿女,他再次步入仕途,担任地方下级官员。这对自尊心极强的李征来说是极大的打击,一年后去地方出差时发狂,变成了老虎。第二年,李征遇到了朋友袁傪。藏在草丛里的李征讲述了自己的悲惨境遇,希望袁傪能把至今仍能吟诵的数十篇诗传录下来。并且对袁傪说自己是因“自大的羞耻心”和“胆小的自尊心”而变成怪物的。天刚亮,李征拜托袁傪照顾自己的妻儿后,变成老虎消失在草丛里。


三、李征一生所经历的主要挫折

李征一生中遇到的两个主要挫折是作为官员所遇到的挫折和作为诗人所遇到的挫折。

(一)作为官员所遇到的挫折

《山月记》中用“博学才穎、性、狷介、自ら恃むところすこぶる厚く、賤吏に甘んずるを潔しとしなかった”这句话描写了李征。李征科举高中进士,成了地方官吏。因是下级官员不得不屈膝于庸俗的大官面前,这对才华横溢、自尊心强的李征来说是无尽的折磨。政治上受到冷遇的李征最后退了官,成为普通百姓,但也因此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这时的李征遭遇了身为官吏和普通百姓的挫折。

由于辞去官职而穷途末路,为了养活妻子和孩子,李征不得不再次甘于下贱,再次担任地方下级官员。此时的李征不得不做一些自己厌恶的事,深感作为官员的挫败感。再次担任官吏意味着长期屈膝于庸俗大官面前和听从庸俗大官的命令。另一方面,“かつての同輩はすでにはるか高位に進み、彼が昔、鈍物として歯牙にもかけなかったその連中の下命を拝さねばならない”。陷入这种状态的李征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因此“怏々として楽しまず、狂悖の性はいよいよ抑え難くなった。”李征经历了作为官员的挫折,深切地感到了绝望。此时的李征在官场中找不到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感。


(二)作为诗人所遇到的挫折

不满足于官吏的身份而想以诗人的身份成名的李征虽然有才能,但在文学这条道路上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不甘于卑吏,想成为著名诗人而辞去官职专心创作诗歌,但是文名不易扬,理想无法实现,生活也变得艰苦。此时的李征无法舍弃对名声的执着,深感作为诗人的挫折感。李征彷徨于文学上的成功与现实生活的残酷之间。事业失败后,在理想(诗作)中也找不到自我价值。由于“自大的羞耻心”和“胆小的自尊心”变成了怪物(老虎)。


四、李征变为老虎的原因

在《山月记》中,李征为什么会变成老虎,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生物的命运

变成老虎的李征第一次遇到老朋友袁傪的时候,袁傪问李征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李征这样回答。“……どうしても夢でないと悟らねばならなかったとき、自分は茫然とした。そうして懼れた。全く、どんなことでも起こり得るのだと思うて、深く懼れた。しかし、なぜこんなことになったのだろう。わからぬ。全く何事も我々にはわからぬ。理由もわからずに押しつけられたものをおとなしく受け取って、理由もわからずに生きてゆくのが、我々生き物のさだめだ。”也就是说,李征认为自己成为妖怪(老虎)是没有理由的,只是“生物的命运”而已。


(二)自大的羞耻心和胆小的自尊心

原文中这样写道:“人々はおれを倨傲だ、尊大だと言った。実は、それがほとんど羞恥心に近いものであることを、人々は知らなかった。もちろん、かつての郷党の鬼才と言われた自分に、自尊心がなかったとは言わない。しかし、それは臆病な自尊心とでも言うべきものであった”。“ ともに、我が臆病な自尊心と、尊大な羞恥心とのせいである”。“ おれはしだいに世と離れ、人と遠ざかり、憤悶と慙恚とによってますます己の内なる臆病な自尊心を飼いふとらせる結果になった。人間は誰でも猛獣使いであり、その猛獣に当たるのが、各人の性情だという。おれの場合、この尊大な羞恥心が猛獣だった”。通过上面的句子可以看出李征是因为自大的羞耻心和胆小的自尊心而变成怪物(老虎)。为什么存在自大的羞耻心和胆小的自尊心呢?自大的羞耻心是别人不知道自己没有才能,胆小的自尊心是相信自己有才能。李征这样评价了自己,“才能の不足を暴露するかもしれないとの卑怯な危惧と、刻苦をいとう怠惰とがおれのすべてだったのだ”。自大的羞耻心和胆小的自尊心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外形变成了与内心相符的怪物(虎)。


(三)非人类的特质

原文中写道,“本当は、まず、このことのほうを先にお願いすべきだったのだ、おれが人間だったなら。飢え凍えようとする妻子のことよりも、己の乏しい詩業のほうを気にかけているような男だから、こんな獣に身を堕すのだ”。李征专心致志于诗歌,企图获得诗人的声誉。即使变成老虎后,他也觉得自己的诗作比饥寒交迫的妻子和孩子更重要。与普通人的观念“家人第一位”不同,李征具有非人类的特质,变成了怪物(老虎)也是理所当然的。


五、结语

中岛敦的《山月记》描写了立志成为著名诗人,但文名却不易扬的文人李征幻化为虎的故事。在李征深切感受到作为官员的挫折感后,辞去官职退出官场,专心于诗歌。但是,他苦于内心矛盾和无法改变的境遇,最终由于自大的羞耻心和胆小的自尊心而变成了老虎。


参考文献

[1]中岛敦.李陵·山月记[M].东京:新潮社.1969.

[2]德田 进.《山月记》的比较文学新考察[J].外国问题研究.1994年第1期.

[3] 鲍卉.中岛敦文学作品的宿命论—以《山月记》《李陵》《牛人》为中心[D].西北大学.2016年8月.

[4] 于海鹏.论中岛敦自我意识的归途——以《山月记》和《李陵》为中心[J].日本文学研究.2013年第2期.

[5]吉村久夫.中島敦「山月記」論—「欠ける所」についての考察—[J].

[6] BOVA Elio.中島敦文学に於ける南洋行―『環礁』の位相―[D].立命館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

作者简介:汪诗琦(1996.9.9-),女,汉族,云南昆明,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