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少年 促使破己融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关注留守少年 促使破己融队

竺红霞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西周中学 315722


一、案例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广大农民纷纷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城务工,尤其是农村的青壮年农民,已成为外出打工队伍的主力军。也因为离乡背土,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无奈地将孩子留在家乡,委托祖辈或亲戚朋友照管,由此就产生了新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工作的在家就读的农村学生,不包括只有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因为两者之间在亲子依恋和亲情关照等方面具有本质的差异。)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社会和教育问题。我校地处农村山区,当前学校留守学生较多如何针对这个特殊群体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促其全面发展,成为了对学校教育教学成了新的一个挑战。这些留守学生与父母长期分隔两地,很难得到父母在身边的那种温暖与呵护,他们在长久的孤独中煎熬,心理上越来越失衡,从而产生了情绪障碍、交往障碍、学习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二、案例描述

杰杰同学是一位14岁的很腼腆的男生,平时默不作声,十分乖巧,但总是独来独往。上课认真,文化课成绩也不错,体育课上一个人练习的时候也非常认真,但一到分组练习的时候,例如:两人一组,原地篮球传接球,他就开始找各种理由请假,有时说自己不舒服,有时说想上厕所。

我利用课前时间,跟班上的同学聊了聊,大家都说愿意和他玩,也愿意帮助他。但是他排斥同学,如何让他接受大家,融入大群体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我找了杰杰,问他,可不可以帮助老师完成一次课,这次课需要他和同学们配合,他显得有点慌,因为他习惯了孤独会莫名的排斥。我了解他的心理就告诉他,这节课他是主角,但是只要做自己就好,不需要与同学合作,他似乎心定了一下,勉强答应。他答应之后,我又在课前与其他同学沟通,大家要做的事。

上课了,准备活动结束之后,我告诉大家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男生1000m和女生800米,一阵嫌弃声……我接着说,今天杰杰同学全程领跑,其他同学认真陪跑,跑的过程中,可以给一些提示,刚刚开跑200米,他跑的飞快,之后,他速度慢下来了,他身边跑的快的几位向他喊:“加大摆臂”,他加大摆臂跑了一段,感觉仰着头快要无法呼吸了,他又减缓了速度,身边的人不停的在叫,“深呼吸,深呼吸,张大嘴巴呼吸,大腿抬起来,加油……”陪跑的同学不断的提示他,不断的鼓励他。他胸口一起一伏,大口喘气,头上的汗如雨下,又跑了一段,他呼吸困难,想立刻停下来,就在这时他感受到他的背后有一股力量在把他往前推,他似乎感觉自己离开了地面,长了翅膀飞了起来。他就这么被他的同学们推着,喊着,一直冲到了终点,他瘫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气,努力感受着生命的律动。

他回头看了看,陪他,推着他跑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大汗淋漓,他的心里不由一热,他感觉他心里的厚壁障瞬间消融了。就在他感觉他的嘴巴有点干,开始抿他的嘴唇,我让同学拿了一瓶水给他,他上气不接下气的吐出了两个字“谢谢”,随着露出了一个很阳光的笑容。他的同学告诉我,他们很久很久没有见过他这样的笑容。

即将下课时,我告诉他,1000米跑及格了,跑了4分28秒,问他有什么感受。他对着全班同学说不停的“谢谢”,眼里却含着泪水,他很激动但他表达不出来他想说的话。傍晚的时候,我竟见他在食堂竟然和同学一起吃饭了,我走过去问他“杰杰,你平时不是都一个人吃饭吗,今天怎么和同学一起吃饭了?”他说,“平时我跟着其他同学跑步的时候,我跑累了就想停,但是今天大家在我,我很累但是我不好意思停下来,我想快点跑完,今天全程跑下来很累,但是我很开心。我知道了帮助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也想帮助同学。”这天以后,他慢慢开始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了,再也不找理由离开了。

三、案例评析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重学情分析

其实这绝非个体现象,而是一个群体现象。杰杰所在的班级有好几位留守学生,他们总体上都比较孤僻,不太爱讲话,缺乏安全感,不爱参与大群体活动。喜欢三五成群的搞小团体主义,所以当杰杰这种请假现象一再出现时,班级同学累了或者不想练习时,马上也会有样学样,不愿迎难而上的风气像瘟疫一样蔓延开。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如果针对性不强,可能事半也无法功倍。笔者首先与杰杰谈心,但杰杰支支吾吾不论怎样晓之以理,他都缄默不语。看来这招不太管用。第二招:追根溯源,查找动因。笔者找了他小学的班主任了解才知道,以前他很开朗活泼,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他爸爸车祸去世后,他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他都生活在他姑姑家里,姑姑只管饱食暖衣,他在家察言观色,谨小慎微,到了学校就也习惯似的不说话了,好像与别人说话像会做错事一样。原来杰杰同学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总是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不敢突破自己,不够勇敢的去尝试,清楚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意识到平时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随机分组,兴趣分组等对其是没有用的,只能另僻蹊径。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重形式多变

课堂中,杰杰同学给自己的定位是典型的配角,有没有我不重要,于是只要一小组合作的时候,他就逃避。笔者尝试用耐久跑测试改变杰杰同学的情况,平时我们耐久跑测试,都是学生听到鸣哨声,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完全程,杰杰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这一次事先与全班同学做好工作(布置好跑步过程中帮助鼓励杰杰的具体的要求)。在课上告知杰杰同学做主角来领跑,其他同学全程跟在他后面,他表现得有些为难,笔者感受到他是因为跑不快怕影响其他同学,告知他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就好了,不用顾及其他同学,不需要跟同学合作,如此,他减轻了他的心理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变化了杰杰在跑步中的位置,也改变了所有同学的跑步顺序,对于杰杰来说,他觉得他从倒数第一个要跑第一个,从来没有过,这一次他想着要跑快一点。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参与了一次用渺小的个体组成一个庞大的集体去帮助一位同学的大行动。从而使全体同学都感受到了“帮助”的快乐,都有了一次增强集体凝聚力的生命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的绝非杰杰一个人,所有人都在这特殊的形式中有了心灵的成长,生命素质的提高。

  1.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关注个体差异

在这次耐久跑中,从平时的个体参与到主角领跑,杰杰被动的享受着别人对他的合作与帮助,他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带给他的力量,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他有了成功的体验,才发自内心想去改变,愿意与其他同学参与互动,想给予其他人帮助,于是他慢慢的跟同学一起去吃饭,一起打篮球,一起……这次杰杰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对于他的辅导仅一次教学是不可能完全改变的,还需要多次针对性的设计进行深化和巩固。

而对于其他同学而言,他们从个体参与变成配角,齐心协力去做这件事,他们的心中也有了成功的体验,他们更愿意参与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同学的拯救行动中。当然班级里可能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杰杰”,他们有着自己个性化的问题,需要一起去采用不用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帮助他们在体德上共同成长。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像杰杰这样不同的的“异势群体”,我们应该发挥体育教学特殊的教育场景和身体活动特点帮助他们改善现状,不仅要从分析成因入手,还需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个性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面向每名学生的发展,对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明确“教育不是为了消灭差异,而是让孩子有差异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