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陈玉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 200137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比较不同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脑卒中)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脑卒中患者68例(时间范围:2019年7月-2020年7月),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组采用个体化康复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期间采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且干预组两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生活质量;康复护理;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发作突然,患者不易康复,病程长,死亡率高。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本病的死亡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大多数患者仍有各种后遗症。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重点[1]。良好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如下文详述:

  1. 研究资料

1.1资料

参与者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例数=68例),将68例脑卒中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女比为22例,女性12例;年龄年龄范围24-80岁,平均年龄为(48.96±3.67)岁;干预组男女比为21例,女性13例;年龄年龄范围23-79岁,平均年龄为(49.05±3.81)岁。急性感染、心功能不全、严重贫血、心肺疾病或精神病患者不在本研究范围内。本研究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规定,从候选患者或其监护人收集书面知情同意书,研究两组之间的基本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确保患者的用药按医嘱进行,提供健康指导,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个体化康复护理,如下: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反馈,积极引导干预组患者缓解压力或压力,保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每周进行一次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在分析过程中,采用音乐疗法和睡眠疗法帮助患者保持更舒适的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通过与家属的沟通,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仔细观察患者情绪,增进与患者之间沟通。

  2. 体位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完成早期康复训练,帮助患者科学地改变体位。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自己的位置,以防止身体挛缩和压疮。引导患者采取侧卧位或卧位,每2小时交换一次,加强对一侧的按摩和刺激。

  3. 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主动和被动地进行护理。在早期,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被动活动包括:按摩患者的肌肉、外展、内旋、各肢体关节的屈伸等。指导患者如何进行仰卧起坐、内收、内翻、外旋等关节运动训练,训练顺序由到难、由大关节到小关节、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坐姿训练:随着患者逐渐康复,引导患者坐在床上,缓慢伸直和弯曲膝关节,逐步训练前、后、左、右旋转运动和躯干平衡。站立训练:在病情有一定恢复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和肌力训练,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病人的家属被训练出站在墙下的平衡姿势,然后由病人的家属向墙的尽头走去,交替抬高下肢,待患者保持良好的平衡后,训练患者做水平运动。步行训练:在病情得到一定恢复后,可进行步行训练。先是家属抱着病人的腰,病人用上肢托着家属的肩膀,从慢标时间开始,逐渐由家属牵着慢走,条件允许的话,最后变成自己慢走。具体的活动水平和持续时间是根据患者的耐受性来确定的,如允许进入身体,引导患者练习,从简单的关节外展肌收紧和放松,从恢复肌力开始,引导姿势训练,然后练习、平衡和步行,指导患者洗脸、进食等。

  4.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吞咽困难护理人员应首先引导患者练习发音功能,然后逐步练习咀嚼肌功能,对口腔进行口腔肌肉训练、喉咙抬高、吮吸和吞咽训练。患者进食时,应采取半卧或坐式,并需选择一定粘度的食物代替口中食物。

1.3统计学研究

使用Windows的SPSS 22.0分析了所有数据,比较独立的非正态分布组时,数据定义,为平均值±标准差(SD)或百分率检验。将两组定量数据与独立t检验进行比较,用卡方验或秩和检验进行定性数据。P <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干预组入院干预后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17.76±2.02)分、(29.62±2.52)分;对照组分别为(10.93±2.04)分、(22.43±2.46)分;采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脑卒中的病因和病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药物、干预等治疗技术和危重病人抢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但大多数存活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2]。虽然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但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仍会发挥一定的代偿能力,神经系统可能会重建。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可行的康复护理,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康复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脑卒中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运动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导致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变形,最终导致功能障碍。但若患者及时康复可以有效地防止运动功能障碍的恶化,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在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主动咨询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措施,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冷静下来,减少焦虑、紧张、易怒等症状,从而尽早建立康复信念,帮助康复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获得更好的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概而言之,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凌楠,刘小潘,张姗姗,崔顺娟.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6):740-741.

[2]田媛.康复护理管理路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护理训练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0):2634-2635.

作者简介:陈玉凤1984-11),女,汉族,籍贯:上海当前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康复医学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