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能源汽车集成化冷却系统设计原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浅析新能源汽车集成化冷却系统设计原理

段梦杰、李会波、范光远、赵高霞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保定热系统分公司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存储量越来越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此时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较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凭借国家政策导向、政府新能源补贴、绿色节能环保、噪音小和出行成本低等因素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虽然面临充电、安全等许多问题,但随着石油的减少和大气污染的严重化,以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冷却系统;设计原理

1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所有其它能源车辆,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等。而在目前汽车市场上,纯电动汽车显然成为了新能源车的领头羊,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厂家通过提高续航里程、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及通过技术解决电池的充电速度、充电时间和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等问题,以使得电池的安全、组成成分等问题得到了一定改善,这样看来,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汽车发展的中坚力量。

2新能源汽车热源概况

按冷却需求部位划分,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主要分布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元件和车载空调等。其中,由于动力电池和车载空调散热量大,是冷却系统的最大消耗用户。测试数据显示,传统燃油(气)汽车空调车载空调能耗约占整车能耗的10%-20%,新能源汽车车载空调能耗占比更高。此外,冬季时,新能源汽车通常使用PTC加热,加剧电量损耗,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属于宏观上热管理范畴。因此,效率较高的车载热泵系统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空调具有巨大前景。其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是整车的能源,其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直接影响电池寿命和汽车的续航里程,甚至是影响人员和汽车的安全,因此,动力电池热管理要求更为严格。由于水冷具有换热系数大、换热效果好、冷却快,散热均匀,波动小等优点,当前新能源汽车通常运用水冷方式对动力电池加以降温冷却。其冷却原理为:新能源汽车运行时,水流经动力电池,通过对流换热方式将电池产生的多余热量带走,保证电池工作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电机方面,与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类似,均采用液冷方式冷却。不同之处在于动力电池系统以水作为冷却介质,而电机冷却介质换成水-乙二醇混合液,在电机定子的外壁面通过冷却水套对流换热间接冷却。转到电控方面,随着5G和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随之带来电控电子部件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加剧冷却需求。液冷仍是大功率电控设备的主要冷却方案,小功率电子设备则需合理优化布局,创设低成本风冷情景,最大化自然散热效果。

3新能源车空调系统分析

3.1 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系统

燃料电池发电装置能够将化学能有效转换为电能,借助燃料与氧化剂实现,转化效率高,其余转化为废热与温水、蒸汽。燃料电池属于动力源,利用能源效率比常规内燃机高,但燃料电池出现过热后,其性能、工作效率直接降低。对此,利用余热为车辆供暖,其经济性、能量利用率明显优化。综合考虑能源供应与性价比、生态环保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氢是首选燃料。电解质种类多样,可分为熔融碳酸盐类,以及固体氧化物类等,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电流相对较大,能量效率高,且可在数秒时间内完成冷启动,排出近80℃的废热,多以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为主,热泵启动热源,以燃料电池冷却液为主。对此,吸收式热泵发动机输出功率消耗低,熔液泵需消耗部分电能。同时吸收式热泵,其总需求电能相比压缩式热泵高。为满足城市公交与大巴空调制冷需求,加强了对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创新,制冷剂以乙二醇和水为主,吸收剂以溴化锂为主,吸收式制冷系统热动力驱动,主要通过热管理系统主管热器,与制冷系统发生器的热交换实现。主换热器上设置旁通支路,并连接变频水泵,当燃料电池热量过高,且由空调制冷需求时,热量能从旁通支路给予,确保燃料电池始终保持适宜温度工况。同时电池辅助器与吸收器等电池热管理系统器件的冷却系统相同,车外风冷式换热器与冷却系统相通。燃料电池供暖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截止阀打开后,使电池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控制电池散热器,通过中间换热器,实现冷却液从发动机出口处流至进口处,由换热器热能沿着供暖管路持续向车内提供热风。

3.2 热泵式空调系统

热泵式压缩机是由独立式电机驱动,动力系统驱动电机,以及电动压缩机是由电池组供电,不会影响汽车运行安全性,同时也不会受到汽车运行的干扰。热泵式空调系统应用后,从车内顶部吸入新鲜空气,空气加热后,在挡风玻璃内完成除霜处理,并吹出热气,即在内部处理后由风道左右两侧吹出。不仅节省能耗,同时解决了车内湿度大,空气循环起霜等问题,确保汽车行驶安全性及舒适性。电动汽车热泵式空调系统由蒸发器完成除霜工作,由冷凝器提高空气温度,最后向车内提供热气,规避了结霜现象,不会影响汽车安全驾驶。在其基础上,电子膨胀阀受步进电动机驱动,合理控制阀门开度、制冷剂流量,以及出口空气温度等。制冷系统适用于40℃环境温度、50%相对湿度、27℃车室温度的环境条件,系统性能方面,1kW能耗,能够获取2.9kW制冷量。制热系统适用于25℃车室温度、-10℃环境温度,系统性能方面,1kW能耗,能够获取2.3kW制冷量。当处于低温工况时,PTC热敏电阻可发挥功用,能够完成加热处理,并控制空调制热效率,同时完成除霜工作。PTC加热装置,可通过车载蓄电池获取直流电,安装离心式风机,或轴流式风机,加强风道合理设计,可确保PTC发热器周围风速均匀,切实发挥装置发热性能。PTC元件的消耗功率与进出风口的风速、温度密切相关,发热量与风速呈正相关。

3.3冷却液温度过低

冷却液温度低于75摄氏度会导致发动机没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使燃油大大增加。冷却液温度过低主要是因为节温器失效,使冷却液不能进行合适的循环;其二可能是汽车本身的冷却液温度表或传感器失效;散热器的风扇不能正常工作或驾驶者本人没能提高档位。在车本身没有热车进行启动的时候,要使发动机快速运转,之后打开水箱查看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如果流速非常大而且快,就表示节温器或阀门不能严密闭合,要及时更换节温器;如果冷却液温度不高,但是用手摸散热片的时候温度较高,再测量水温也是在正常范围值内,这样就要更换温度表或温度传感器;寒冷的冬天,我们要随时检查这些对冷却系进行散热的装置防止温度过低,车辆自身也要进行自身保温;随时检查风扇离合是与温控开关是否会过早的接合与关闭,如有异常应及时更换装置或进行维修;如果在没有热车的情况下,启动后风扇就转动,则是温控开关不能良好的根据温度控制风扇,要立刻更换,避免意外的发生。

结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上百年来汽车动力技术的重大变革,是对汽车工业长足发展的巨大驱动力,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困难在所难免,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必须明白,这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问题将会得到逐一解决,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绿色环保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帅,杜碧雪.新能源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