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晶晶,李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二科,新疆省乌鲁木齐市 830011

摘要 目的 分析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72例,均抽取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6例接受常规护理,并命名为对照组,其余36例接受连续护理,并命名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的INR达标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实施连续护理具有较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连续护理;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应用价值


阵发性房颤就是指能够自行终止的房颤类型,此外,还包括永久性房颤以及持续性房颤。而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以头晕、胸闷、心悸以及心排量降低为特征[1],病情严重者,甚至还会诱发血栓栓塞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如果该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会较大程度的提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而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术后需要大量的服用药物促进身体的恢复,易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究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影响,做如下研究汇总。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所选对象共计72例,均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中共有患者36例,接受常规护理,其中女性患者17名,男性患者19名,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为(56.73±2.44)岁;实验组中共有患者36例,接受连续护理,其中女性患者16名,男性患者20名,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为(56.65±2.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病情介绍、药物指导、饮食护理等。

实验组:连续护理:(1)术前护理: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带领患者熟悉医院内部的环境,并告知患者病房以及医生科室所在的位置,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增强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的感受以及目前病情状况,分析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安抚患者的情绪,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辅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并做好术前的健康宣教,例如:射频消融术的优势、用药方式、预期效果等,提升患者的信心[2](2)术后护理:术毕,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喜好以及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为患者提供娱乐项目,转移患者的注意力(3)出院指导:安排随访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院外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定期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以及问题的解答,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计划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INR达标率。

焦虑、抑郁:分别采取SAS、SDS量表低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分值均为50分,得分越低越好。

2结果

2.1 焦虑、抑郁评分

从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一。

表一 焦虑、抑郁评分 (x±s)

组别

n

焦虑

护理前


护理后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36

40.12±2.11

12.02±1.14

39.09±1.43

11.09±1.17

对照组

36

40.33±2.13

20.67±2.03

39.11±1.44

20.55±2.32

t


0.420

22.292

0.059

21.845

P


0.676

0.000

0.953

0.000

2.2 INR达标率

对比两组的INR达标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二。

表二 INR达标率 n(%)

组别

n

INR达标率

实验组

36

34(94.44)

对照组

36

28(77.78)

X2


4.181

P


0.041

3讨论

阵发性房颤多发于成年人,并且以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为常见,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脑栓塞、出血等,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的改善,还会危及生命安全[3]。射频消融术是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了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术后还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以及抗凝药物,为了提升患者药物的依从性,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连续护理是临床上的新型护理模式,其更加注重个体化和连续性,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保证了护理流程的完整性,使得患者得到了全程的护理服务[4],并且在连续护理干预中,可以保证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从家庭到医院再到家庭得到良好的护理干预,改善自身的负性情绪,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的信心,并随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计划的调整,以促进病情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实施连续护理可以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美连.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1):189-191.

[2]张园园, 崔美玲.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23):212-213.

[3]周琪钰, 李昌. 连续护理和常规护理应用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效果对比[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01):145-146.

[4]姬洪涛.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46(5):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