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后随访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彩色多普勒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后随访报告

王晓霞 吕晓静

武警山西总队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治疗后生存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移植术后的4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期流速谷值、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结果:急性排异组移植肾各径线数值均小于正常组;急性排异组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期流速谷值低于正常组、RI与PI高于正常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精确检测移植肾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及早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

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是肾移植术后早期高发并发症之一,是降低移植肾功能及预后的核心因素[1]。主要发生于术后6d~6M,移植后初期3~5周内实施及时有效治疗,可保证肾功能正常恢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现阶段检测肾移植术后早期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探析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后长期生存效果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肾移植术的45例患者,根据患者的血Cr等指标水平、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排异组(11例)与基本正常组(34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3~68(45.5±22.5)岁,分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方法

设备:采用MyLabTwice数字化超声成像仪,3.5MHz的凸阵容积探头及10MH z高频线阵探头。患者置于仰卧位或侧卧位,采用二维超声结合宽景成像、二次谐波技术检测移植肾大小探查解剖组织形态及周围结构,行CDFI先后探查肾上段前动脉、肾上段后动脉、肾下段前动脉、肾下段后动脉依据分支动脉血流灌注情状况;行PW探查肾内各分支动脉的频谱形态,检测主肾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期流速谷值以及阻力(RI)、搏动(PI)指数。容积采取1~3 mm,声速与血管夹角设置为60 以内°。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5fab8657a3c45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移植肾各径线数值 (cm

长径:急性排异组(12.59±1.63)、正常组(10.86±1.37)(t=3.476、P=0.001);宽径:急性排异组(6.38±1.29)、正常组(5.34±1.05)(t=2.701、P=0.009);厚径:急性排异组(6.01±1.08)、正常组(4.89±0.97)(t=3.239、P=0.002)。

结果显示,急性排异组移植肾各径线数值均小于正常组(P<0.05) 。

2.2 血流动力学表现

收缩期流速峰值(cm/s):急性排异组(3884.16±25.76)、正常组(17244.42±28.07)(t=1398.046、P=0.0001);舒张期流速谷值(cm/s):急性排异组(10.17±4.62)、正常组(22.43±6.25)(t=5.979、P=0.0001);阻力指数RI:急性排异组(0.82±0.07)、正常组(0.61±0.04)(t=12.443、P=0.0001);搏动指数PI:急性排异组(2.52±1.07)、正常组(1.62±0.52)(t=3.769、P=0.0005)。

结果显示,急性排异组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期流速谷值低于正常组;RI、PI高于正常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急性排异反应后经过治疗,阻力指数可降至正常,超声可及时发现,及早治疗。移植肾位置较为浅显,现阶段移植肾术后检查主要运用超声[2]。移植肾后一旦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可直接增加毛细血管损伤、间质水肿、出血、免疫细胞浸润、血管内皮肿胀、管腔狭窄以及肾血管阻力等,而RI水平一旦上升,可直接改变形态及血流灌注状况,检测移植肾血流动力学水平对评估移植肾血流状况具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排异组的肾主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低于正常组,而急性排异组肾主动脉RI、PI水平高于急性排异组(P<0.05)。推断原因可能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后,移植肾表现弥漫性间质水肿持续性升高,压迫肾血管,同时炎症细胞浸润、肾小动脉及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存在丰富且分布广泛的纤维蛋白及血小板沉着,增加血管腔狭窄程度,局部血管甚至完全闭塞具有正相关连带性。相关研究表明,一旦RI水平≥0.8,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可判定为急性排异反应[3]。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排异组肾主动脉RI为 0.81 ±0.09,可表明由于肾内血管阻力上升,肾实质血供降低,致使移植肾缺血、缺氧,引发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变动,诱发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损害。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引起,也有体液免疫参与。85%以上病例及时治疗可以恢复

[4]。工作中我们发现移植肾的位置深或者排异后血流速度较慢CDFI显像效果欠佳,可采用多普勒能量显像(CDPI)除具有CDFI特点外,相对不依赖角度,两者结合应用效果更佳。

综合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精确检测移植肾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及早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宝玲,何婉欣,叶海丹,廖昌贵,陈璐.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310-311.

[2]付文学,何年安.超声在移植肾术后并发症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21(11):852-854.

[3]马麟,廖宝兰,钟周华.彩色多普勒监测肾动脉对早期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10):775-777.

[4]廖明松,李树森,赵金英,等.彩色多普勒能量血流显像在诊断移植肾排异反应中的应用.第六届全军超声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