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3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

刘慧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4111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共纳入心血管内科患者228例,根据时间顺序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26%(113/115)高于对照组89.38%(10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入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用药安全管理


我国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人数有明显增加,且这类疾病患者年纪普遍较大,病情具有多变性,这对于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都会带来极大挑战。本次研究为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共纳入22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228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6月~2019年6月),根据时间顺序先后进行分组。

纳入标准:(1)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2)所有患者临床数据资料完整;(3)所有患者均可实现良好、有效沟通,依从性良好;(4)患者同意配合调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5)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2)依从性极差;(3)研究对象已知有精神类药物滥用、酗酒或吸毒史;(4)经研究者判断,受试者有其他可能导致本研究被迫终止的因素;(6)伴有严重视力及听力障碍者。

观察组115例;年龄:患者年龄在45岁-89岁,平均年龄(62.53±4.35)岁,性别:42例女性患者、73例男性患者。对照组113例;年龄:患者年龄在48岁-92岁,平均年龄(63.41±4.62)岁,性别:46例女性患者、67例男性患者。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5例患者各项指标无差异,采用P>0.05表示。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以加强我院护理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管理执行力,培养护士长及科室护理骨干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管理水平为目标,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具体培训内容涉及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敏感指标管理、科室6S管理、质控检查管理、带教管理、护士长如何发挥在科室质控管理中的作用、护理质控要点等。为保证护理培训效果,于培训结束后对参培人员进行考核,加强巩固培训效果。(2)加强护理人员仪表、沟通管理:实现对护理人员的形象管理,统一着装、发型,严格规范护士职业行为,对不按规定要求执行的,一经发现,进行严厉处罚。要求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必须主动、热情,对住院患者必须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和主动送给患者或者家属一张联系卡,让患者能及时知道他的主管医生和负责护士,并认真做好入院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满足患者归属的需求。在住院期间,根据病情需要,时时作相关健康指导。(3)加强生命体征监护以及用药不良反应观察:考虑到心血管疾病患者其疾病带有突发性,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严密监控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精神状态,一旦出现异常能够能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定时对患者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确保及时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另外还需要做好对相关仪器的检查,避免设备失灵。(4)强化用药安全管理:完善用药安全监控管理体系,成立用药安全质控小组,质控组组长由总护士长担任,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用药安全监控管理体系,为强化用药安全监控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护理部执行不定期的抽查和每月进行全院性质量考核一次,每季度组织全院护士长进行全院质量大检查,对查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馈,限科室定期改进完善。护士长每周对科室进行安全检查一次,对负责的用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查到的小问题及时提醒科室,大的问题反馈到护理部,保证护理的服务质量。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电子满意度调查器于患者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主要内容为患者对用药情况的调查,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其中非常满意和满意均计入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例数

护理不良事件

用药安全不良事件

对照组

113

7(6.19)

8(7.08)

观察组

115

1(0.87)

3(2.61)

X2


5.632

4.002

P


<0.05

<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26%(113/115)高于对照组89.38%(10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

113

59(52.21)

42(37.17)

12(10.62)

101(89.38)

观察组

115

88(76.52)

25(21.55)

2(1.74)

113(98.26)

X2





6.215

P





<0.05


3.讨论

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而言,对其治疗以及护理工作都是一项重大挑战。特别是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紧张,加上不断增加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其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管理都容易存在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强化其护理管理十分重要[1]

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重要的地位,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护理质量的好坏[2]。护理管理能力决定着整个护理队伍的发展,通过构建高质量的护理团队提高专科水平和管理执行能力,增强现代管理意识,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4],认真开展护理服务,落实各项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服务,尽量让每一位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强化护理质量和用药安全管理,不仅护理人员的形象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明显减少[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26%(113/115)高于对照组89.38%(10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视护理管理以及用药安全管理,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护士的职业美、语言行为美、仪表环境美,更好地发挥护士的能动作用,更有效地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升了护理工作价值[6-7]

综上所述,针对进入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利华,曾建平,吴名星,冯金城,陶亮,廖廓,胡国.一站式服务模式在心血管内科运行中的临床实践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8):162-164.

[2]周杰楠,黄伶智,李乐之.心血管内科护士开展心脏康复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8):167-169.

[3]林灯述,余丽花,冯静.分析患者满意度调查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4):12-14.

[4]孙娜.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4):8-9.

[5]金秀梅,刘预新.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9):103-104.

[6]谢维.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9):49-50.

[7]孟浩.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与安全防范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