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任义明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 553000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这门课程是学生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具有专业性的知识都离不开应用基础课的支撑。中职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摇篮,在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有必要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状况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校并不重视对教学硬件和软件进行及时更新,学生无法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更新步伐。(2)教学方式单一。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讲授过程中,仍沿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在课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仅作为倾听者坐在座位上听取书本中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致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本无法理解书本中的知识点,另一些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知识点,无法做到进行灵活的操作。另外,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教学结果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以讲授知识点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培养。受我国考试体制和招生制度的影响中职院校招收的大多数为中考失利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较差,同时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较低,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都不理想。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一些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他们的计算机常识和计算机基础都很薄弱。以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因素和环境方面的客观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中职院校整体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一)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同,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也不同,使得学生之间具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差异明显。有的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计算机操作,而有的学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约束,尚未接触计算机基础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实行分级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帮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现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章时,笔者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4人组成一组,由2名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学生辅导2名计算机水平较弱的学生。之后笔者再对本章内容进行基础了解,并进行合理分级,将理论性较弱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而理解起来较难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让基础差的学生从最为简单的理论学起,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能够增强其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起到层层递进的教学目的。教学到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基础好的学生将理解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向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讲解,并带领所有学生技能型实践性探究,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以参考教材资料或与他人展开合作交流,寻找、讨论设计版面、处理颜色、选择背景、插入艺术字的方法紧接着,在学生完成基本创作后,教师可以站在技术角度进步评价、指导他们的PPT作品,帮助他们插入背景音乐、设计趣味动画等。如此,中职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掌握均能得到提高,任务教学法的实践价值不言而喻。

(二)思维导图,引发思考

思维导图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图文结合,能够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该种教学方式可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起计算机知识框架,促使学生在面对不同操作性的技能知识时,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这一实践操作时,笔者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并让学生将自己所预习的内容进行总结,需要涵盖预习课程的理论知识和重难点内容,在课中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总结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思路,从而获取更多的思考。在学生对于图文混排有一个初步了解后,笔者再示范一遍操作,并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不知如何调节页边距,而有的学生不知如何调节纸张方向等,这部分操作均是在页面布局菜单栏下进行的,而笔者提醒学生有关菜单栏的操作时,就能够使其了解到其他更多的操作,例如引用、插入和视图菜単等,最后再让学生将本次学习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构建,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得系统化和结构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中职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学习不能只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还需要课下不断的自学和复习。久而久之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能够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善于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果的评价,应该实施多元化评价,例如应该将理论知识考核、实训报告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进行结合。另外在进行学习效果考核时,要避免只注重结果,而是应该同时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对于日常课堂表现良好,同时操作报告编写情况优秀的学生,应该对日常成绩进行适当提升。

结论:为了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オ,中职院校应该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同时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多元化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中职计算机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卢崇泽.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8):79-80.

[2]张文胜.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8-19.

[3]苏静,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革新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2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