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中等生潜能“提质增效”

/ 1

浅谈如何让中等生潜能“提质增效”

胡宗元 陈昌雄 彭爱华

洪湖市第一中学 湖北省荆州市 433200

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教师通常更多地关心的是后进生,欣赏的是优秀生,而忽略了中等生,在教育中流行着一种说法,“抓两头促中间”,所以长期造成中等生在班级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老师为这些学生操心较少,往往任其自己自由发展。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占据了半数,他们身上孕育了更多的潜质,是班级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巨大财富。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积极开发中等生的潜质,使其更好的发展。

所谓中等生,只那些在通常在学业、班级活动等各方面表现平平,每天默默的、性格偏内向,不会惹大的是非,很少主动表现自己,在班级活动中不会是领导者,一般也会根据要求参加,总是扮演着被动的角色。他们的存在不会给班级带来多大震动,是让老师放心的大的群体。他们很少主动挑战,对自己缺乏肯定的信任。所有这一切,也正说明他们潜质巨大。由于其性格的限制,在集体中长期扮演者服从者、旁观者,他们的才能被抑制,处于休眠状态,甚至他们自己也也未意识到自己也是有优势的、是有着巨大潜质的人 所以老师应为中等生表现其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坚定其自信,更大程度地开发出中等生的潜质,使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成为优秀的学生。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全体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的班级氛围

班级仍是学生在校学习中最稳定、最直接的环境群体,它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一个组织形式。是学生上课、学习、生活相对集中的群体,相互作用大、影响时间长,所以班机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一个和谐、民主、进步的群体氛围中,必然会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种精神会传达给每个成员。个体受到感染,在心理上“视为等同”,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质,形成一种积极的促进力,推动班内同学的上进。心理专家认为,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同化”现象,无论是信念、意向、价值观,都要受到群体中其他人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努力创设一个“人尽其能”的班级氛围,一个满足个体意愿的和谐、宽松舒畅的人才成长发展的乐园。①鼓励竞争,使每个学生都敢于表现自己,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中等生在这种氛围下就会不自觉地被带动起来;②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让学生,包括中等生能在不同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让每一个人的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中学生就会很容易放弃矜持,无拘无束的敞开心扉,不知不觉中融入集体的暖流之中;③让全体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把班级工作分解、划细,分配给全体学生,让大家都为班级工作、服务,同学间是一种协作的关系,另外班委的轮换制等等,发挥更多学生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二、关心中等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因为每一个稚嫩的心灵都需要爱的滋润,都渴望老师的关怀。中等生往往缺乏竞争意识,不会主动表现自己,发展自己,不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通常接受到较少的来自学校的关心,他们自由的成长,发展得好他们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发展的不好也许他们会自甘落后。但他们渴望被老师关心,喜欢被同学认可。教师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着学生所在集体对他的评价。因此学生把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联系在一起,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分量。老师要关心中等生,用真挚的情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唤起他们的上进心、自爱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博得学生信任,学生会更好的接受老师的指导。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三、欣赏中等生,树立其自信心。

缺乏自信是中等生一个突出的特点,往往在班级定位较低,所以导致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不会大胆表现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角色定位会导致性格定位、能力定位,不利于学生良好健全的个性心理的形成。中等生若长期为自己定位较低就会使自己的发展空间被限制,其潜质被埋葬,难以充分发挥。自信可以将一个人推向成功,是人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自信心的培养上下大气力,为中等生的潜质开发做好准备。

建立自信心的两个条件:第一,感受到被别人欣赏上,生活在被欣赏的环境中。这一点对一个未成年人的影响非常大,它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被别人承认,被别人接受,被别人尊重,被别人爱……也就是被别人欣赏。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动摇。作为班主任要欣赏他们,并为他们创设一个欣赏他们信任他们的环境,与学生相处时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多说肯定鼓励的话,对给予一些激励,促进中等生学生做集体的主人。激励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育手段。学生由于不善表现自己,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班主任要注意关心激励这些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进取心,唤醒他的自我发展需要,让他自我评价。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提高他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发展意识就强了,就会“珍惜自己,奋发向上”。第二,相信自己有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他们的心里都有着许多美好的愿望,只要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他们就不会失去向前奋进的信心和勇气。①多提供一些机会,发挥中等学生的才能,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班主任要独具慧眼,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其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便要创设条件,提供表现的舞台,让学生的潜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其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激发进取心。②多分派一些职责,调动中等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一些细致的班级工作,关窗、保管物品、设计班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为班级服务的快乐,自信心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