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多元教学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多元教学模式探讨

王建军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应用文写作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课程。信息化教学是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的重大改革,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相关功能,以“任务引领”为导向,在高职院校尝试多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应用文写作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翻转课堂 任务引领 信息化

 在近十年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讲授当中,一直面临着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沉闷、教学手段单一等困境。在大量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任务引领”为导向、多元教学模式相融合、课堂内外相辅并行等方式改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撰写各类应用文种的水平,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归纳资料、概括分析、构思设计等多项职业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方法,为其适应未来岗位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写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多元教学模式

   1.“任务引领”教学方法

   应用文写作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公务文书、事务文书、职业文书、财经文书、诉讼文书和科技文书。由于各专业性质不同,岗位要求不一,课程模块内容可结合不同专业进行相应增删、灵活调整,突出重点,以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以汽车销售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教师基于专业及未来岗位要求,按照典型工作流程设计学习任务。课程分五大训练项目,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授课任务,如校园生活项目包括课程介绍、通知、函等;职前准备项目包括写求职信、制作个人简历、课堂面试模拟训练、写毕业论文和模拟答辩等;销售准备项目包括开展调查研究,以及撰写调查报告、计划、策划书等;售车活动项目包括创作广告、写请示、制订经济合同和通知等四个授课任务;售后回顾项目包括写诉讼文书和总结两个授课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任务,掌握每个文种的写作方法。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以应用文写作中的公务文书“请示的写作”为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先对课程进行构建,在课前完成文本、图像、视频等相关素材的设计及上传。教师提前下达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学习任务进行阅读、对相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对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进行预习、对预设的问题进行思考。例如:针对学生易混淆上行文请示与报告这一问题,预设问题是“请示与报告有何区别”,通过学生的回复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这两种文种的使用及内容侧重点还不能完全掌握。对此,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为学生答疑解惑。

   3.“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根据班级人数,教师将全部学生划分为5~7个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内讨论并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变成了引导者,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体。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在第一堂课中,学生以报数方式随机创建小组,每组成员5~7人,组长从未担任过任何干部的学生中产生,随机创建的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使学生间相互监督与督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小组内一般按照“学生根据任务思考→小组研究探讨→小组形成意见→组员完成任务→教师指导评价”的流程进行学习。在讲授文种“调查报告”和“经济合同”时,小组间还可开展交流、竞赛、展示等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了主观能动性,在合作学习中增强了团队精神。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按以下流程进行: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学生试错→教师给任务指导→学生小组总结提炼→用病文检验掌握程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实践步骤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以“经济合同的写作”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前通过班级群发布课前导学任务并上传视频资料,要求学生对于“经济合同”进行了解、调查,自主学习相关范文、微课教学视频等。课前导学任务和学情调查表需要提前一周发布在微信或校园智能平台等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通过课前导学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课前相关知识的预习,通过学情调查表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与教学任务。其次,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自主完成课前导学任务、视频及素材的收看、教师预设问题的思考等内容,随后填写学情调查表。最后,教师针对学情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需求与疑问,优化完善教学设计,并及时在课堂内指导学生,为其解疑释惑。   

2.课中实施

   为了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笔者将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约20分钟,教师检查学生课前任务的自主完成情况,并以故事、新闻、真实事件导引理论知识,利用音频视频等信息化手段讲学生身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30分钟,教师下达课堂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尝试完成写作任务。针对学生社会阅历贫乏、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等特点,写作任务通常设计为发生于校园内或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关联密切的项目。

   3.课后复盘

   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任务的完成。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里,教师可通过微信群、智能学习平台等渠道及时进行课堂知识复盘,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与手段巩固教学效果,并拓展教学内容,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首先,教师利用QQ、微信或校园智能平台开展话题讨论,例如发布课堂教学文种中的典型病文,让学生发表个人修改意见。其次,教师在智能APP系统或微信群中发布学生作业成果,反馈问题,展示范例。最后,教师在智能APP系统或微信群中发布相关文种要点的题库,进行案例拓展,让学生在线自测,或设置案例讨论区,发动学生留意身边事,积极上传案例,使其将应用文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4.课外辅助平台

   学院搭建了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拓宽学习领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课外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毕业求职、专业实习、校园文化等,鼓励学生在课余实践用微信、QQ、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手段提交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成果。语文教研室开发的“关乎人文 化成天下”教学微信公众号已运营2年,定期向学生推送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图文资料、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便于学生课上互动、课下学习及提交作业,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

  结 语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充分运用任务引领、翻转课堂及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注重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及课后复盘三个重要环节,并利用课外辅助平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意义非凡,教师可借助各类信息化手段和平台,实现课前资源上传、课堂下达任务、课后话题讨论、作业展示与课后评价或学生互评等功能,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效果评价多元化,从而有效提高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职应用文写作“三知三融三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刘晴. 鄂州大学学报. 2019(04)

[2]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 赵婷婷. 智库时代. 2019(18)

[3]高职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探索[J]. 高洁. 才智. 2018(36)

[4]中职《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探索[J]. 程焱. 职业教育研究. 2013(09)

[5]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张海轮.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6]关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 萨仁图雅.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3)


作者信息:王建军,(1980-6),男,湖南涟源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文秘、应用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