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特色课堂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构建小学语文特色课堂探究

曾琴

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第七小学 551500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可以千姿百态,可以精彩纷呈,最忌千篇一律。因此,构建魅力绽放的特色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不变的追求。

  1. 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需要在备课时就做好充分的准备,语文老师应该在教案上写好本节课应该用什么样的具有感情的话语来引入本节语文课的内容。因为课堂的引入是让学生们对本堂课产生兴趣的关键。著名教育理论专家钱梦龙为激发学生情感,在课前导入用自己名字为题来打字谜,让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课充满好奇。

在网络上大家也听过一些经验丰富的语文老教师讲课,总结语文老师们教学成功的经验,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词语运用的很灵活,在他们的语文课上,灵活的词语运用让他们的语言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但是能够让学生们在质朴的语言当中体味并感受语文。他们的语言常常是富有哲理性的,这就说明了要教好语文这门课,仅仅会语文是不行的,作为老师你还得学会怎么样把语文知识讲得有趣味性,使自己的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起来。

语文教师应向两位语文教育大家学习,时时刻刻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课堂语言如诗一般,精炼简洁充满激情,如此一来,你的语文课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甚至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对于教师来说,语文课上的管理也十分重要,怎么建立一个有秩序并且有一定活跃度的课堂是每个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课堂上的氛围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知识的吸收,倘若作为老师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课堂,那么课堂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所以语文老师在让自己课堂有充分的情感的同时,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课堂纪律,从而使学生们的语文课堂效率有所保障。

  1.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教育学者佐藤学先生曾经说:“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为了能懂得对方言语中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必须要认真倾听,甚至认真倾听还能让我们了解对方无声的语言,你也能与之相交流。否则就会一知半解,不深刻不透彻,自己表达的意思也会含混不清,不知所云。这样的话即使说上一千句一万句,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师应对不同的学生,就好像是和学生们玩棒球,能否准确地接住学生们投得标准或不标准的球,这就非常考验老师的应对能力了。如果学生所投的球被老师非常准确的接住,那么该学生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愉快的。如果老师能够接住学生投得不好或稍微偏离轨道的球,那么在不久的未来这位学生会更加努力的投出更好的球。学生投来的球用来表示学生有声和无声的语言,当老师与学生产生想法共振时,证明这位学生的“球”被老师接住了,这样的交流才能被称之为心灵的碰撞,也是学生与新的自我的对话,内化实践。

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应对,要量体裁衣,犹如指挥交响乐团,老师要因材施教。注意乐团发音的和谐,更要注意乐团里不和谐的发音。因此,老师要特别重视让学生们每一步都走实。课前重布置,课中课后交流重反馈检查,不落实的要及时提出并告诉学生如何去克服困难,课后提升要注重与学生交流谈话或认真批阅学生们留下的作业,作业要尽可能地“量体裁衣”。

  1.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新时代在召唤,我们教师必须得跟上新时代的变化,不能仅仅局限于粉笔纸墨,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创新利用新时代多媒体的技术,借助多媒体给孩子们上课教学。如果单纯按着书本习题讲,久了会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年纪还小爱动爱闹腾的孩子。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一味抑制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反而可以利用他们天性好动,选择适合他们习性。

首先是教师的态度,对于小学生,是否应该是严厉为主?其实,对于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要严格要求他们,但是严格要求并不是严厉的责备,我们需要采取温柔的严格教学方式,不给孩子压迫感,让他们没有更大压力。因为只有你说出自己明确的要求才能使得学生明白老师的意图,进而遵守一定的规范,然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关于课堂纪律,在语文课上,我觉得课程纪律还是非常要紧的,如果学生都在下面吵哄哄的,老师在讲重点的时候,学生都不能清除地听到,这样的话,那么所谓的教师的引导就会失去作用。所以,在应该讨论或者是评价的时候,鼓励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评价,而应当独立思考,或者说是听课的时候,还是要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听的。我想你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应该也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1. 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完成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很容易,但如果想要高质量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让孩子们吸收到语文知识并运用是需要我们数学老师需要下功夫的事情。教育是服务业,教育是我们老师服务于学生,因为老师不仅仅只是传授课堂知识,还是学生们的朋友,教学上的反思,不仅是反思我们最基本教学目标,学生们成绩是否上去;更是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语文课上课堂的感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个人认为,语文可以说是最贴近生活的一个科目,语文来自于生活,我认为真正好的一节课,并不是能把课上得多么生动有趣,而是它在生动有趣的同时,交给了学生们多少“干货”,生动有趣只是手段,实打实的知识点才是目的。所以这时候让学生们花时间去感悟知识点,感悟生活中的语文尤其重要,语文是宛如空气,与生活息息相关,若要学生了解和感受语文的魅力,必须要投入大自然中。课外活动不仅仅给予学生到来“玩”的娱乐,更多给予学生的是实践知识。再者,课外活动能在“玩”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兴趣,进一步陶醉于语文的海洋之中。

最后,如果真的想让学生能“学进去”,我觉得作为老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代入学生的角度,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并不是你一股脑把知识塞给学生或者多重复几遍学生就能记住的,这样的记忆不牢靠,容易忘记,除非你每天都重复,可惜,并不会给你这样的时间去记一个知识点,此时,使课堂“生动有趣”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当然不能只在乎“使课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必要的干货还是要有的。这就要看你的教学经验了。针对语文学习,我认为“语文”,它在于积累,学习语文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语文学习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点,而是教会学生一种语文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