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视资源,优化名著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利用影视资源,优化名著教学

吴长明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江苏省 扬州市 225651

摘要:名著教学是初中语文较难开展的一类教学活动,难点在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强、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弱等。教师需要吸收新课改对教学的指导意见,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源,然后将这些影视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或者课后辅导中。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影视资源分别制作成适用于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以不同种类的资源优化各类名著教学活动,拓展名著教学范围,提升名著教学针对性。

关键词:影视资源;初中语文;名著教学


名著阅读是学生提升自己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但在名著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阅历以及理解能力有限,且教师在课堂上也无法花费太多的时间辅助学生阅读名著内容,所以学生们对名著的阅读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1]。基于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阅读名著时遇到的困难,然后引入影视资源,借助影视资源培养学生解决相应难题的能力,并传授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技巧。

一、点出细节差异,激发学生兴趣

影视剧与相应的文学作品是相互影响的,而当代学生习惯于观看影视剧,对文学作品存在着轻视的心理。教师便可以基于趣味性较强的名著片段,引入相对应的影视剧,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影视剧内容与名著细节,并点出这些差异性细节的价值[2]。如此,教师即可以传授给学生阅读技巧,又可以借助影视剧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以《水浒传》教学为例,教师教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经典片段,可引入1998年版影视作品。这一版的影视作品相较于名著本身有了两处改动,第一处改动是增加了镇关西杀猪和杀狗的情节,第二处改动是删除了鲁达听到哭声会摔东西的情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影视片段,然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相应的名著片段。在学生完成观看与阅读之后,教师询问学生影视与文本在哪些地方有差异。学生们很快便通过合作交流找出了二者的差异性,教师便对学生提出问题:影视片段中增加了对镇关西的描述内容,你们觉得这样的增加有什么好处呢?在思考之后,学生1举手说道:杀猪情节展示了镇关西的能力,体现了“镇关西”这一名字的力量支撑点。而杀狗情节则展示了镇关西的心性,体现了“镇”这一字的凶狠、残暴,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在影视资源的作用下,学生们会以极大的兴趣进行名著阅读,并且将兴趣延续到课后。

二、展示人物形象,辅助学生理解

在名著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们遇到的一个难点就是难以理解人物的形象,进而较难从人物的言行中感受到作品的魅力[3]。教师可以基于学生需要阅读的名著,为学生搜集能够展现人物特征的影视片段,然后在课堂上以展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影视片段结合名著内容的方式对人物进行分析。在展示案例之后,教师还需要将所制作的其他资源也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课后自主对比学习使用。

以《红楼梦》为例,这一本名著的内容相对较为枯燥,且人物众多,学生在阅读时很难有效将书中的各色人物形象区别开来。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搜集网络影视资源,为每个人物剪辑制作相应的介绍视频,以此辅助学生辨析人物形象,然后以更清晰的思维进行名著阅读。以贾府侍女香菱为例,她只是众多丫鬟中的一个,而最令读者印象深刻的是她学诗的情景。教师便可以老版《红楼梦》影视剧为基础,剪辑相应的片段。在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基于名著中香菱学诗的相应片段寻找到描写香菱外貌的相应词句,比如“双眼鳏鳏”等。在引导学生拓展对香菱的认知,丰富她的形象后,教师再展示剪辑出的影视片段,片段内容包括香菱小时候被拐卖的情景,在贾府中的情景,学作诗时的情景。在事先关注香菱特点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基于教师制作的资源在脑海中构建完善的人物形象,并代入到对名著相应章节的阅读中。如此,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呈现新奇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初中学生需要阅读的名著包含古今中外四个方面,所以名著中的许多内容是学生并不理解的,比如名著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甚至部分名著的内容是学生较难想象的,如科普类名著[4]。教师需要以影视资源向学生呈现名著中的相应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并且教师还需要将搜集相关影视资料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寻找影视资源辅助自己的名著阅读活动。

以《昆虫记》这一名著的导读教学为例,这本名著是偏向科普性质的名著,不仅以或详细或简略的方式介绍了众多类型的昆虫,还以高超的写作手法以及叙事技巧渗透了法布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精神。而对学生而言,内容的枯燥与无味是阻碍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一名著的主要因素。对此,教师可以分步骤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新奇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法布尔关注昆虫的心情。比如,根据昆虫记中“这是什么,难道是一片枯叶”的描述,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枯叶蝶”、“枯叶螳螂”、“枯叶蛾”等昆虫的图片。并且在展示图片时,教师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凭眼力找出昆虫。在辅助学生体会到法布尔的心情之后,教师还需要向学生呈现“科学探究方法”的讲解视频,以这种视频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进行各类科学实验的原因。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借助影视资源进行名著阅读的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在初中阶段的名著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接触网络等娱乐产品的能力较强,单纯的纸质名著已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将影视资源引入名著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激发名著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名著的动力;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辅助学生对人物情节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名著阅读视野,让学生能够以文字结合视频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够有效开展名著教学,并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汲取经典名著的营养价值。

参考文献:

[1]施媛媛.“微课”引领下的初中语文名著教学——以部编版必读书目《西游记》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15):3-4.

[2]罗浩宇.统编版语文教材名著阅读课程体系开发及运用[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0(Z1):8-10.

[3]陈红霞.浅谈微课学习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9(11):102-103.

[4]王彦胜.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J].天津教育,2019(3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