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浅谈

卢达雄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电机子弟中学 411101

摘要: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成为很多高中生的难点,并且使学生存在望而却步的心理。物理作为一门生活化与基础化学科,高中阶段并未涉及较大的难度,但是使很多人严生恐惧。最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思维在学习时也存在较大的目标盲点与思维盲点,所以为了保证高中物理学习效率有效提高,需要对物理学习中的误区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在物理学科方面,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高中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基础性和实用性更加重视,注重学生的兴趣导向,这些也是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大势所趋。在新课改背景下,探讨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发展趋势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化教育得到全面推行。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无法立刻结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教学依旧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更适应原有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很难从自身角度寻求有效的突破。物理学科知识有很多的公式和定义。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点,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练习,记住公式、定义。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2、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部分高中生学习物理很刻苦,但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高中物理难学是学生的共同感受。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感受,会直接影响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高中物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因而物理学习难度大。但是,物理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由于物理知识枯燥、抽象、学习难度大,很多学生对物理没有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不可能学好物理。想要保证教学质量,高中物理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3、未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应该是教学的主体。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身为核心、以教为目的,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种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会自主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果教师一直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将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进行“填鸭式”教学,将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阻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丰富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物理教学模式,降低物理课程的学习难度。老师在讲授新的物理理论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比如当时的时代背景、宗教背景、作者生平的经历等,这些背景知识能首先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物理学家有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些物理学家提出的理论感兴趣。课前几分钟的背景知识介绍,一是为了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是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导人课堂,为新知识讲解做好铺垫工作。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牛顿的生平、当时的时代、宗教背景等,也可以从牛顿的小故事人手,比如说树上掉下的苹果引起牛顿的关注,他作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出的许多理论也是高中物理课的重要内容,老师在课前讲授关于牛顿的背景知识,能让学生对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产生兴趣。从而可以更好地学习相关内容。

2、创设学习情形

在物理教学中,对于一些知识单纯运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获得较好效果,学生在理解时也比较困难,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认识。信息技术集图片、视频、音乐为一体,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工具。创设教学情境时,如果教师对场景构建没有明确方向,可以在课卜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把握学生的情境熟悉点,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情境深入学习。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视频或循环播放图片的方式,再现故事、生活场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超重和失重》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中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如人在电梯中,当电梯加速上升时,感到电梯底板对人的脚底压力加人,这便是超重现象。坐汽车时,当汽车在一段坡路上加速向下行驶时,人的内脏器官因失重而“上浮”,使人不舒服,这便是失重现象。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场景构建教学情境,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点,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之间的完美结合。

3、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需要注重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师评、互评、他评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也可以通过巩固复习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教学环节中,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融人其中,引导学生体会理论探究的猜想与分析、转化的过程,体会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教师借助巩固知识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哪些?”并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考察。此时学生纷纷回答:“物体的质量与高度。”接下来,教师将以弹簧拉伸进行研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出:“弹簧的拉力在拉伸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如何确定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并进行分组讨论,由小组成员进行回答,要求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补充、评价,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评,纠正其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1. 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只有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宋廷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探讨[J].读与写,2018,15(34):206.

[2]王洋.浅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