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态看课程思政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从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态看课程思政改革

刘莉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 为了能够让课程思政真正的专业课堂中落地,并起到积极有效的正面作用。课题组对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问卷中有针对性的题目来了解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人生理想以及对课程思政的看法。然后结合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问卷调查、思想状况、教学改革


近年来,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相较于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堂为渠道,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认知、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个人情操;。然而,要想切实的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找准思政教育元素在专业课程的切入点。就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模式、思维习惯、“三观”构成等个性特征。只有把准了当代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培养出国家、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优秀学生。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课题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和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涵盖了路桥工程技术、监理、养护等6个专业的学生。调查以匿名问卷的形式开展,设置了单选、多选两类问卷题型。问卷题目内容包含:反映学生自身思想素质的自我总结、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看法以及对课程思政教学手段的评价等等方面。本次问卷发放并成功收回了469份调查问卷[1]

二、调查结果

1、自我思想素质的概括

表1

你当前的理想是(多选)

选项

比例

有一份理想的职业

63.75%

生活愉快,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66.1%

赚很多钱,拥有大量财富

29%

有权、做大官

2.99%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15.57%

从表1中可看出一半以上同学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动力都局限于个人和家庭,只有不到20%的同学把理想设定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2、对思政课程的态度的调查

表2

你对平时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态度?

选项

比例

赞成,认为很有必要

68.02%

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

28.57%

不喜欢,认为无必要

1.92%

无所谓

1.49%

你认为,专业课是否应该增加一定的思政内容?

选项

比例

应该

89.34%

不应该

10.66%

表2的数据显示,68%的学生认可思政教育,8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应该加入思政内容。这些数据说明,青年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如何有效的引导他们主动积极主动的接受思政教育是一个关键。

3、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调查

表3

你认为自己具备哪些行业需要的职业素质(多选)

选项

比例

吃苦耐劳

80.38%

团队精神

65.67%

认真仔细

38.17%

学习能力

53.09%

沟通能力

33.26%

自我控制能力

16.84%

耐挫能力

8.96%

良好的心理素质

30.06%

在表3中,8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65%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团队精神,然而认为自己具备耐挫能力的学生只有不到9%,差不多有7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数据都告诉了我们课程思政的方向和内容。


三、分析和建议

1、分析

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我们发现当下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但是由于过往思政类课程没有给他们触动内心灵魂的影响,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定位上更偏向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没有把目标放在更崇高的理想上。究其原因,过往的思政类课程虽然高屋建瓴,但是过多理论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感同身受。而课程思政从专业课程角度出发进行引导性的思政教育,能由表及里的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向和思维方式。

从表3的调查中发现,当下大学生普遍认为自身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耐挫能力,对于负面情绪,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数据都在提醒专业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教导学生如何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

2、建议

首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在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构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后,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深度研究每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方向和思政教育的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方式作为课程思政的教育手段,例如: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时政新闻,或者行业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作为双重导入,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认同,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另外,调查也显示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而近年来频繁的各类学生因各种原因做出伤害自身的激烈举动也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在扛压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可考虑该加入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2]

其次,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每门专业课程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政教育重点,应该鼓励专业课程老师从本身课程的角度出发挖掘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资源。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都必需做到有重点,有目标,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以专业课程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传播,用思政教育提升专业课程内涵,最后达到提升行业未来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的目的。

最后,改革课程评价体系。专业课程中引入了思政教育后,过往的评价体系就不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思政教育是否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光凭考试也是很难反映全面的。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制定一种过程性的考评体系,以过程性考核作为学生课程思政教育评价的方式;评价标准的制定也应该多参考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总之,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应该以推动教学活动为目的,激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行业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丁玉莲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教育,2014.01

[2] 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