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探讨

王胜岭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城学校 253500

摘要:花样跳绳是一种集多样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形式。将花样跳绳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保障体育活动实效、增强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形成等,具有鲜明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花样跳绳;小学体育;策略;教学

引言

体育是小学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德育体美劳”的全面型人才,而体是指体育,足以说明体育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并且有一个好的体魄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国家特别重视小学教育中体育课程的设置,为了丰富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开展了“花样跳绳、篮球”等课程。

一、掌握教学现状

第一,花样跳绳教师专业能力差。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位教师充当多个体育教学任务的现象,他们只是对花样跳绳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导致在教学环节中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合理的现象。在教学内容方面,只是让学生学习掌握跳绳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和自主练习,缺乏专业性的教学指导,同时增加在花样跳绳中受伤的概率。第二,对体育课程教学的不重视。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过于重视,在花样跳绳课程的安排中,呈现出课时较少的问题,甚至出现其他课程占用花样跳绳课时的现象,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展开花样跳绳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其主要是由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落后,无法体现出花样跳绳融入体育课堂的教学作用和价值。第三,不活跃的课堂教学环节。在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方法和技巧比较死板,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反而增加学习压力,降低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优设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巧借趣味导入,激发运动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乐于参加运动的动力。在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在上课开始时就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融入花样跳绳训练活动中,进而为顺利进行新课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教师要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导入方式,可以结合训练内容,灵活利用一些生动的体育小故事、典故、歌谣、谜语、古诗等进行新课导入。例如,在花样跳绳教学导入时,教师适时引入诗句“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让学生一起猜猜诗句描述的是什么体育运动;接着,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出花样跳绳的发展历史,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花样跳绳是中华民族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不仅承载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思想,也是一种富有娱乐性、互动性的体育运动,了解历史上人们每逢佳节都会进行跳绳活动,借以表达心中的美好愿景。在此,学生借助这些久远有趣的跳绳发展史,逐渐对花样跳绳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由此可见,教师巧借多样化的教学导入方式,摒弃以往传统教学平铺直叙的导入方式,能为小学生营造鲜活生动的课堂环境,明显提升了跳绳课堂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升了花样跳绳的教学效果。

(二)使用演示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形象记忆

跳绳是主要利用绳子进行各种跳跃动作的体育项目,具有多种跳法,包括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等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不过他们并未掌握一定的花样跳绳技巧。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花样跳绳是一个常规项目,为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动作和跳法,教师可以使用演示教学法,通过示范呈现出花样跳绳的各个分解动作,使他们更为直接地观看和学习。小学体育教师在花样跳绳教学中可以自己亲身示范,或者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播放花样跳绳的动作分解视频,并搭配详细讲解,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让他们主动模仿学习。

(三)多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使其掌握运动技能的标准性,教师也尝试过很多办法。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对动作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虽然这也能改善,但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忘记。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力不长久,而且印象浅。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教室观看视频和音频的分解说明,这一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印象,还能随时随地观看,在家也可以做。比如,在学习基本的花样跳绳的动作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看视频教学,先让学生熟悉一下动作,再让同学跟着视频一起做,最后教师再把学生带到球场进行实战演练。视频播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将一些错误的动作示范出来,这样能避免学生做错。教师还可以把视频音乐也带到操场上,让同学们跟着音乐脱离视频做动作。这样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运用游戏教学方法,吸引整体学生参与

小学生对游戏往往情有独钟,体育课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场地较为宽阔,还有一定的设备和器材,十分适合游戏活动的开展,既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运动技能,并实现身体锻炼的目的。在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巧妙引入游戏教学方法,以花样跳绳的基本形式为出发点,把动作技术和技巧融入相应的游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训练,使其通过玩耍掌握花样跳绳的基本技能,亲身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无限乐趣,让他们在后续体育锻炼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不自觉地消除抵抗与反感情绪。

(五)巧施个性教学,凸显主体地位

每个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体育兴趣各不相同,他们具备的体育素养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花样跳绳运动训练时,教师要坚持凸显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指导跳绳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质,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运动训练的特殊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个体的体育能力和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培养,大大提高学生跳绳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在花样跳绳训练中,有的学生体能好、速度快,适合个人花样跳绳;有的学生合作能力强,善于与其他同学配合进行双人跳、多人跳。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组织不同的花样跳绳训练,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运动潜能,从而保证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双脚交互单摇跳”教学中,教师针对擅长个人花样跳绳的学生设计了一些单人花样跳绳的基础训练,并指导学生从基础动作开始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单人跳的动作准确性、熟练度和跳绳速度,避免身体来回摇晃、绳子飞行轨迹不同等错误动作,逐渐提高学生单人跳的跳绳技能。

结束语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中,从实际效果看利弊也很明显。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我们也应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并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总之,花样跳绳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参与到整个运动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和身心健康,为国家打造德、育、体、美、劳的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娜.刍议小学体育花样跳绳的教学方法[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33-334.

[2]沈丹艳.探析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2):65+67.

[3]段太宗.花样跳绳活动对小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分析[J].学周刊,2019(22):155.

[4]江晓萍.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田径,2019(07):6-7.

[5]杨新星.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田径,2019(0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