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美学美育教育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3

少数民族地区美学美育教育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韩佳、张学玲、刘娟

河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美学美育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在阐述美学美育特点及主要功能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阶段美学美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少数民族的美学美育的必要性与实践性进行分析。深刻分析美学美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分析出当前阶段美学美育的现状,通过与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对比,反思美学美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少数民族;美学美育;教育模式

1美学美育的特点与功能

美学美育被称之为具有美感的教育,美学美育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审美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此来改善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美学美育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教育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与功能。美学美育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等几个特点。情感性。美学美育作为一种特殊性学科,被称之为一种情感的教育课程,因此情感性是美学美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需要感受到美,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感受美得过程。美学美育的主要载体是美的事物,因此美的事物是该课程的主要道具,对于美的事物的感知是需要一定的形象性教育活动。进行美学美育不能仅仅靠语言来描述,需要一定的实际事物,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美学美育,引起学生产生一定的美感,促进学生的感官、情绪、审美。愉悦性。由于美学美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直接影响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美学美育需要不断地促进学生的情感。美学美育是一种审美能力,更加注重对于具体事物的看法,对于学生感官的影响,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性,愉悦性体现在每一个审美的过程中。自由性。美学美育是在进行审美活动中进行的活动,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一定的自由性的活动,对于审美自由的创造。美学美育的自由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进行美学美育的过程中是基于自身完全的自愿的基础上,美学美育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自由自在的,不需要抽象讲授。自由性体现出了学生内心对于美的渴望感,学生自愿地去改变自己的审美。过程性。美学美育需要在进行审美活动实现的,美学美育需要一定过程来实现。美学美育是提升审美的过程,能够使学生的审美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促进学生对于美的感受。

美学美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内在方面,对于美学美育的接受者而言,美学美育能够促进自身的审美能力、改善人的性格、加强个人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自身性格的改进,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心境。外在方面,美学美育能够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能够改进社会的关系、改善社会的性格、解决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对于社会的文化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社会人文情怀的改进。

2美学美育的现状

美学美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学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基础。近年来,我国对于美学美育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美学美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的问题在于美学美育的本质认识不清,美学美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缺少多样性的评价,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校园建设不够全面。

2.1对于美学美育的本质认识不清

对于美学美育的本质,首先,国家政治的管理层面缺少理性的认识,整个社会对于美学美育的态度不是积极的,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学美育是提高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将美学美育已经放入到国家改革的政策之中,教育部对于美学美育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对于美学美育的工作也有了积极推进。在认识层面来讲,美学美育与艺术是有所不同的,尽管美学美育的教育途径是通过艺术教育来进行,但是,美学美育的内涵比艺术更加深厚,美学美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教育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对于实践方面来说,美学美育的课程设计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美学美育相对于其他学科处于一种地位比较不高的水平。教育部门的一些管理人员对于美学美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美学美育不能作为一种学科。这种误解导致了美学美育不能够在教育中占有有利的地位,因此,加强美学美育的本质认识能够改善人们对于美学美育的误解。另外,美学美育作为一种审美素养,教育工作者应该每个人都具备这种素养。对于美学美育的本质认识不清晰,造成了美学美育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困难。虽然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下发了一定的文件,促进美学美育的开展,但是实际操作层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大众对于美学美育的特性认识不够全面,美学美育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感受体验。美学美育的特性更加重视情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

2.2美学美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对于教育部门,学校各个科目之间也越来越详细,专业化越来越显著,美学美育作为一种综合学科,在进行美学美育的课程设置时也非常困难,很难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对于美学美育的主要问题便是美学美育的归属问题,美学美育之前被归为人文学科,但是又有美学美育不够完善,因此不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美育的学科建设主要问题在于美学美育与人文学科之间的矛盾性,由于美学美育自身属于非智力性质的,又属于终身性质的,因此,在开展美学美育的课程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独特性,设置一定的考评方法。

2.3美学美育缺少多样性的评价

国家在开展美学美育的教育过程中,教学模式与方法非常单一,并且其考核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美学美育的教学主要通过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来进行,缺少一定的辅助手段,学生对于美的认识不够全面,美学美育进行一定的理论课程,但是缺少实践。学校进行美学美育时,没有设置一定程度的调研、艺术展等活动,这种形式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美学美育的吸收。对于美学美育的评价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仅仅以分数来考核学生对于课程的吸收能力,没有关注学生对于审美的情感问题,主要以分数作为考核手段,忽略了学生的发展能力等问题,缺少美学美育的特殊性关注。

3少数民族开展美学美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知识的不断进步,学生的发展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因此,注重教育也随之而来。目前阶段,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独特性,因此人才的教育对于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学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美育具有能够改变人才教育模式的重要作用,因此,美学美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学美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的问题。通过加强美学美育能够促进人才的进步,改变人才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减少人才的浪费等问题。美学美育一方面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改变社会对于教育的认识错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拜金主义、缺少一定的社会信誉等问题,因此美学美育的课程能够改变学生对于自己本心的认识与启发,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这种情况下,美学美育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知道美学美育是在现代化社会下通过不断的反思发展起来的,美学美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能够激励学生形成自身的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中国社会的素质也不断进步,加强人民的美学美育也成为了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将美学美育纳入国家方针政策中,已经成为了美学美育发展的必然。

4内蒙古自治区美学美育教育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美学美育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美学美育的发展,来探讨出美学美育的教育模式。

4.1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美学美育是通过一定的过程去发现美的事物,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改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美学美育的实施具有目的性,美学美育建设是美学美育学科实施的关键环节,建立了美学美育的课程体系能够改善美学美育的教育目的性与计划性。美学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美学美育的特点使得美学美育的课程设置具有美学美育的独特性,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美学美育观点,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独特性并且加入内蒙古的民俗,积极开展本土化的美学美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内蒙古的蒙古包等独特优势,将民族的艺术与课程体系相互结合在一起,改进美学美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目的不仅仅需要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原有的课程还需要加入一定的我国自身的特点。对于课程体系的建设,蒙古包实验中心建设了一定的艺术理论基础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加到一起大约有八十多门课程,该课程体系不仅将民族的独特元素融入到课程当中,还结合了一下本土化的课程。这些课程能够将美学美育的特点全部表达出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美学美育的重要性。内蒙古的美学美育课程建设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体现出多样化的多维的立体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入生活中,直观感受美,将学生的情感发挥出来,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开发出自己对于美的好奇与感知,增加学生对于美得认识性。内蒙古的许多传统的民俗与民间艺术品的展示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与感知,并且引起学生队友美的兴趣。

4.2美学美育活动课程建设

对于美学美育的教育除了开展课程学习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美学美育活动,这种方式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审美提高,促进学生对于美的兴趣,这种活动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更高,不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美学美育的知识,只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兴趣即可。美学美育活动作为课程的额外延伸,其活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美学美育活动课程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美的体验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互结合在一起。对于内蒙古地区可以建立一些蒙古舞的活动、蒙古歌活动等等,在举办活动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的冲击性,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美学美育活动还可以促进审美个性的形成,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于审美的兴趣也有所不同,美学美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出符合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美学美育活动能够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蒙古包作为学习的主要实验场所也是内蒙古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在进行美学美育活动,能够加强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视野的改进。

4.3校园审美文化建设

在进行美学美育方面,内蒙古营造出的校园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灵发展,通过建设一定程度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利用校园的环境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感受到美的优势。由于内蒙古的独特地理优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美景。校园文化能够改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校园文化对于美学美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建设校园审美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以能力为培养的目标,加强全面的审美教育。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内蒙古开展了许多创造力丰富的课程,增加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实践,通过在一系列的审美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校园的文化建设能够改进学生对于美学美育教育的态度,学校树立审美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美学的态度与认识。校园审美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性格的养成,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承受能力,增加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加强学生对于美的塑造,使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加感受到美的重要性。

4.4美学美育与民族习俗相互结合

对于美学美育的教育模式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独特优势,将民间艺术与民间风俗都融入到美学美育的教育当中,建设一些符合当地风俗的实验室,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改革。将民族习俗加入到美学美育教育能够使内蒙古的风俗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积极加入民族风俗,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促进学生能够感受到内蒙古习俗所带来的美,加强学生对于审美的兴趣与热情,拓展学生的审美范围。民族的独特风俗具有不同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风俗的认识与了解。在进行美学美育的过程中,对民族风俗与民族艺术得到一定程度的认识与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风俗的优势。内蒙古美学美育的实践能够将内蒙古自身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形成多元化的立体教学空间。在立体教学空间里面包括着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样式的艺术品与学生自己创造的作品,在这一空间中,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够得到激发与进步,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审美好奇感,在进行追问与答疑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创造力,更加能够完善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治愈,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美学美育教育能够发挥自身的特性,使学生在自在的环境中了解到民族风俗,使学生感受到蒙古包、蒙古舞等带来的美。

5结论

美学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美学美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美学美育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对于我国目前阶段美学美育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进行改进,本文通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美学美育的教育模式来研究出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建设美学美育的教育模式,对于美学美育的教育模式应该充分落到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活动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民族风俗结合等方面。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美学美育教育实施,需要正确的考虑到美学美育的独特性质、明确美学美育的教育模式,将美学美育的教育与当地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俗相互结合在一起,相信未来美学美育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韩晓勇.少数民族宗教艺术的社会美育系统[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5):106-109.

[2]赵琦翔,罗玲.论学校民族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民族博览,2015,(22):86-87.

[3]唐爱英.聚焦少数民族体育场域的游戏美育向度[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6):186-188.

[4]王学功,宁春慧.外国文学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美学教育[J].海外英语(上),2015,(9):150-151.

[5]张闫博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框架下中国人物画创作新范式的探索[J].艺术评鉴,2020,(2):32-34.

[6]涂航.美育代宗教:后五四时代的美学思潮[J].南方文坛,2019,(1):74-79.

[7]管乐雯.论《乐记》中的生态美育思想[J].大观,2020,(1):149-150.

[8]宋子龙.《烈火英雄》主旋律下民族美学精神构建[J].电影文学,2019,(24):89-91.

[9]石若凡,熊显长."交流与对话":民族和世界视野下的东方美学 ——第九届东方美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1):166-170.

[10]宋泽华,左秋娟.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民族高校大学语文教学[J].高教学刊,2020,(6):99-101,104.

[11]赵伟伟.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20,(4):42,46.

[12]伊丰.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J].声屏世界,2020,(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