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8
/ 1
摘要目的总结真实世界中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处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1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两组,比较组间流行病学资料、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超声心脏结构和功能;随访3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剂量滴定情况及安全性,观察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力衰竭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情况。 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55.1±16.4)岁,心力衰竭病程0.3~30年,其中男性82例(60.7%),既往高血压57例(42.2%),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11例(82.2%),平均左室射血分数34.9%±9.4%。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组89例,发病年龄[(49.8±15.6)岁比(65.2±12.8)岁]、基线收缩压[(111.7 ± 22.6)mmHg比(121.8 ± 20.3)mmHg]和左室射血分数(33.6%±9.3%比37.5%±9.1%)均低于缺血性心力衰竭组(46例),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缺血性心力衰竭组[(65.1± 9.5)mm比(60.8±7.1)mm](均为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起始剂量为17、50、100、150和200 mg/d的患者分别为1、32、66、2和34例。中位随访4.0个月,7例失访,10例停药,45.9%的患者沿用起始剂量,40.7%的患者药物加量,仅8例达到400 mg/d的靶剂量。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起始剂量、耐受剂量、短期心原性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在真实世界中,本中心处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患者以非缺血性心力衰竭较多见,且与缺血性心力衰竭同样对药物耐受良好;绝大部分用药患者未能达到靶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