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团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2

依托团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潘桂明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万加小学 ,广西 南宁 530503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个人成长,并为其提供专业的团队,依托团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关键词:团队;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当前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注意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水平。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小学生识字、阅读以及语言表达等。要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就要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予以高重视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来看,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积极性,片面认为搞教研会分散教师的精力,影响教学成绩;有的还认为教研是应付上级检查。市、县教研室组织的一些教研活动,主动要求参加的老师极少,被指派参加的也是“没办法”。也就是说,老师们满足于“埋头拉车”,而不知“抬头看路”,更不知反思、回顾。为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设优质的学校教师队伍,依托团队推动学校工作可持续发展,学校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

一、促进点:建立合理的激励与评价制度

学校在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应始终关注教师日常行为表现和点滴进步,注重发展过程,通过激励与评价促进教师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在考核内容上,体现出学校工作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针对教师的教学、教育科研及工作量等方面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与岗位绩效工资、评优晋级等进行挂钩,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的依据,体现出评价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

二、引导点:思想渗透,提高意识

管理层的有效引导能促进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关注度。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率先示范,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并积极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行政领导与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课学习,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提高对教研活动的认识。

三、关键点:教研活动有效开展

教研组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为了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学校首先制定教研组学习制度,在促进教研组工作的高效开展上进行努力探索。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本校本学科发展特点制定学科发展的三年规划,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根据三年规划定好每学年、每学期的教研重点和教研计划,各教研组活动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的“四定”要求,有序进行集体研讨和集体备课。此外,学校还开设“教师讲坛”栏目,每月安排一位教师主讲,讲课内容自由、宽泛,主要是该教师近期或长期钻研并有所建树的领域。以此,让更多的教师特长为大家所了解,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另外,学校还利用网络通讯工具组成学校教师群,开展跨时间、跨空间的教研活动,拓展了教研的时空范围。

四、推动点:规范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还需落实,而落实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是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方法。

1、关注作业效度

学校除制定作业编写的规范外,还积极引导教师开展下水作业,要求各年级作业在付印之前由编制教师进行下水作业,减少差错和重复练习,做到精编试题、分层设计。要求每位教师至少编制一份学业考试试卷,旨在提高教师的试卷、作业编制能力,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作业适度有效。

2、规划教研活动主题

每学期末,教导处统一安排各教研组初步拟出下学期的教研活动重点。在新学期的第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中,明确本学期的教研活动重点,并上报教导处编制教学行事历,由学校统一印制发放给各教师,教导处根据各教学行事历及时检查和监督。

3、坚持检查公示制度

教导处将每学期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教学十认真检查”并进行公示,及时的反馈制度有力推动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核心点:教师个人发展

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参与学习和校本教研的原动力。因此,学校不仅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三年发展规划,而且制造条件尽可能促进教师规划的落实,让教师去充当主角,体验成功的乐趣。最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部分老师参加县教育局、市教科所等举办的各类教研活动,跨出校门,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情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六、着眼点:课堂教学

教学效度的提升,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赖于高效、优质课堂的构建,我们一直密切关注课堂教学,从2017年度下学期开始,学校就开始实施课前磨、课后磨、出精品的三阶段式“磨课”制度。课前磨就是在同一备课组中,根据各年级组的安排或自己需求,每位老师从本学期的教材中选择两三篇课文,在充分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前一周写出教学设计初稿,然后根据授课顺序,按时提供文本材料,供同组老师阅读、讨论、交流,形成初步教案。课后磨是课堂观摩,同组老师集体听课,由同组老师予以评课和讨论,再修改整理为第二教案。第二教案进行观摩后,又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形成精品教案。在整个“磨课”过程中,团结合作是灵魂。

七、聚焦点:辩课活动

学校每月举行教研课,并在课后开展辩课活动。所有教师都要参加听课和辩课。辩课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通过辩课引导教师正视课堂教学的“事实本身”,面对课堂发生的一切,发现问题,敢于说出真话,提出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使教师感到有启发、有帮助。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希望有更多人关注乡村学校教师的发展及团队的建设,让更多的教师走上教学研究的幸福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三动四范”模式的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43):32-33.

[2]李雁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I].新课程(上),2019(6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