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及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新经济背景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及实践路径

汤艳秋 冯连祥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同时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精神文明需求日益增大,旅游业也随之火爆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持续上涨,更是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发展,不过,旅游行业爆发出的一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重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建设基础、相应的体制建设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旅游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正因如此,旅游业管理体制更需要改革创新。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实践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对旅游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纵观我国旅游业发展史,虽然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重要原因就是旅游管理不到位。旅游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服务类行业,在管理上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构建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体制,进而推动旅游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1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是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旅游管理体制是旅游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依据和保障,健全、完善、科学的旅游管理体制,可以更好地约束旅游管理行为,提高旅游管理实效,进而推动旅游业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但是与之相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却没有得到相应改进和完善。由于旅游管理体制不合时宜,会出现恶性竞争,进而扰乱旅游市场,威胁旅游环境,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旅游管理体制存在漏洞

众多旅游景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引来了许多发展乱象,主要源于旅游行业缺乏方针制度的引领和约束。第一,旅游业管理体制存在法律法规短板。从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来看,不论是哪个行业都可能存在发展滞后性,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种滞后性表现在不法商贩攫取利益、利用法律法规漏洞、旅游酒店文化用品乱象等方面,是掣肘旅游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管理体制存在地区差异性。旅游管理体制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各地的实际管理政策与政府要求大相径庭。部分旅游区只看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只看重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开发利益。实际旅游管理单位与政府之间脱节现象严重,各个旅游区各自为政、不受束缚、不参与资源统筹利用交流会,使旅游资源推入了盲目开发的境地。

2.2管理手段较为陈旧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繁杂的行业问题频繁发生,例如,到了旅游旺季,很多景区被曝光强制购物、强制消费等,尽管与之相对应的上位管理部门已经做出相应的管控收单,但收效甚微,在网络的传播下,令游客对景区环境和服务产生一定的质疑,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另外,随着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以及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依托的智慧旅游业的诞生,既定的管理机制俨然无法适用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旅游,因不在传统旅社管辖范围内,管理部门既无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实施引导与管理,亦没有相关行业协会加以规范。若想建设依法治旅以及依法保旅的政策系统,为旅游管理体制提供制度保障与法治依据,需要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及景区管理者共同努力。

3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3.1构建完善的协会体系

结合西方旅游产业发展来看,政府并不是唯一的管理主体,在众多规范任务与引导任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协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协会高效管理竞争市场的重要渠道,发挥着协调政府与旅游产业之间关系的作用。所以,在推进落实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站在国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多市场主体的管理体系,融合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多个主体的管理思路,确定联合管理办法。推进实践工作时,政府与相关部门必须发挥指导作用,鼓励旅游区组建旅游协会。若是当地已经存在旅游协会,需要加大管理层面的理论引导和支持,强化旅游协会市场引导性和协调性。与此同时,可以进行协会资质考核,并将部分管理权限和话语权分散给资质过关的协会;也可以强化监督机制,令旅游利益的相关方去限制和管理权力利用行为。除此之外,应该严格打击竞争市场当中的垄断行为,治理不符合规章制度的旅游管理协会。正面引导一些走偏的旅游协会,严格处理一些违规情节严重的协会,帮助旅游产业营造阳光下、健康运行的环境。

3.2创新管理手段,由分散管理转向协同管理

目前,在经济新常态的作用下,地方经济结构政正面临转型,鉴于我国国内公共服务体系的侧供给匮乏现象,其间接鞭策着管理体制的更新与优化,同时也令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协同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政府变革的持续深化,管理能力及管理体制现代化的加快,社会群体、旅客、企业及中介机构等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持续提高。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展开普遍、深度与广泛的合作交流,构建互相融合、共生共存的合作发展格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合作治理理论被快速推广并得到发展,此理论致力于将涵盖政府在内的诸多利益相关方集聚在相同的公共舆论空间中,私人与公共部门存在的边界逐渐模糊,并经过双方协商而达成共识、确立决策。所以,政府等旅游相关公共机构应发起合作治理,治理主体涵盖利益相关私人与公共部门、利益无关方,在目标治理过程中,应确保整体工作手段立足于协同化发展体系之上,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决策。

3.3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

如今信息科技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同样也应用在旅游业当中,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管理的中心平台,提高行政的办公效率,其不仅仅是可以在资格审查中、签证审批中、旅游统计中等方面,还可以应用在信息推广、介绍旅游景点中等旅游具体环节之上。在极大减少工作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旅游服务项更加具有快捷化、系统化的特点。

3.4以人为本,加强政府与公民、企业间的协作

作为我国的地方行政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应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路线,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另外,旅游行业是一种朝阳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该行业良好发展,可以对环境美化等方面带来十分积极的意义。从旅游企业这个角度看,强化和政府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旅游行业的政策导向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使企业对政府的政策不那么抵触,有利于相关工作顺利落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旅游企业要及时采取多种方式,收集公众建议,结合公众对景区所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良当前的管理模式。

结语

在当前的情况下,对旅游行业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不管是政府,还是旅游企业,都要对这项工作保持足够的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开展相关任务。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样的办法,不断促进我国的旅游行业在管理体制改革的氛围中探索出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推动旅游企业实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倩倩,曹丽娜,李海军.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智能旅游模式研究[J].电子世界,2017(13):91.

[2]金倩.宝鸡全域旅游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旅游纵览,2019(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