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共情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3


试论共情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李娅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650200


摘要:在心理咨询中有一项被普遍运用的基础技能——共情,共情常常被运用于整个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是一项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实用而重要的沟通技能。作为心理咨询师要求熟练地掌握共情,共情是心理咨询师最为基础的专业技能。共情是促进心理咨询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心理咨询中的共情进行阐释,同时也对心理咨询中共情的引导、促进等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文中重点强调,心理咨询师通过共情可以对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进行唤醒,让来访者更加清醒的正视自身的能力和相关经验,同时也可以让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绪有着感同身受的把握,可以更好的对来访者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共情可以建立起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心灵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这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可以帮助来访者分析自我、感悟和认知自我。

关键词:引导;唤醒;心理咨询;共情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61817



在心理咨询中,专家学者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共情的重要性,并对共情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文章论述,在大量与共情和心理咨询相关的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们对于共情有着多种不同的称谓,比如说:共感,同理心和通情等等, 这些名词来源于对英文 empathy 的理解性翻译。一个简单的单词有着诸多翻译方法也表明了对于共情这一心理咨 询学上的专业名词,不同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共情字面上简单,但在理解上有着多样性的表现。同时,对于名词上细微差异的分歧和不同理解,也表明了心理咨询事业上的研究者和实验者对于共情探究 的深入。共情是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去追求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这是一种神奇的咨询沟通手段,通过心理咨询师设身处地地从来访者的角度考虑外部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真实想法并及时向来访者反馈自己的感悟和分析结果,从而达到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内心的共鸣,驱动来访者更乐于敞开心扉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同时也更乐于积极地提高对于自我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如今,共情已经得到了心理咨询界的广泛认可,无论是心理咨询的研究者还是心理咨询的实验者都对共情充满了信赖和研究兴趣,共情是目前心理咨询界的一个研究热门,广受关注。

一、共情是心理咨询的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能

著名心理咨询研究学者罗杰斯曾经不遗余力的对共情进行推荐和介绍,他超前的在别的心理咨询师还没有意识到共情的价值之时,就开始在各种文章中论述呼吁心理咨询界给予共情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对于共情,罗杰斯给出了解释:共情是一种能力,心理咨询师可以依靠这种能力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来访者的真情实感,通过深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而对来访者的精神状态有了科学的把握,从而指导来访者去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并对于他们的困惑提供帮助。罗杰斯早在上个世纪的 50 年代就对共情有了科学的介绍和分析,罗杰斯认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证一点原则:以人为探究中心。要实现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有效的心理沟通,就必须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来让来访者直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知识去唤醒来访者的自我发现能力,从而营造一个来访者对自己进行全面深入探索的良好氛围。

共情虽然是一项基础的心理咨询技术手段,但它却不是一项简单的能力,要掌握共情这一沟通技能,心理咨询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无条件的真诚、认同以及尊重。罗杰斯认为共情是心理咨询师最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和必备品质,专业的有能力的心理咨询师都必然会采用共情的技术来与来访者进行共同交流和情感上的互动,心理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感同身受的体会和对情绪的及时把握和反馈来指导来访者更好地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后,随着理论研究的推进和研究成果的公布,越来


越多的心理咨询师对共情有了广泛地认同,但是也有人却对共情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例如,有的学者将共情和热情、赞美、关心和怜悯等情感特征混为一谈。尽管上述的情感状态和思想态度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者的共情能力得以实现,但是这并不是共情。共情不是一种情感态度,而是一种能力和专业品质,是心理咨询师在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来访者都能对他的思想状态进行感受理解的能力和品质, 心理咨询师随着来访者的情绪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悲伤以及不满等等都是心理咨询师通过共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和鼓励,来访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内心的力量解决自己所要面对的难题。心理咨询师通过共情的技巧走进来访者, 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帮助来访者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能力和情绪进行正视和领悟,从而促进来访者心理状态的不断改善。

二、共情对心理咨询关系的促进作用

心理咨询师在对来访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共情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是其它治疗技术所不能相比的。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能够对心理咨询效果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心理咨询关系的优劣对心理咨询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心理咨询中要想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心理咨询的治疗效果,就要着力于改善心理咨询的关系,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深度了解和学习共情,运用共情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最为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共情提供和营造了一种有利于来访者放松自己的必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来访者可以展现自己最为软弱的一面,那些长久以来的压抑和痛苦都会在心理咨询师取得来访者信任之后全部显现出来, 来访者能够对心理咨询师的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并在与心理咨询师的配合中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中,来访者的状态也会在治疗过程中得到调整和改善。

共情对于心理咨询关系对于咨询治疗质量有直观影响。根据共情的理论,来访者在心理咨询师所营造的共情环境中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在被心理咨询师所理解和接纳, 这时候的来访者会放松自己,更愿意配合心理咨询师咨询和治疗。这种理解和接纳的前提就是共情,共情在针对来访者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的理解感受上发挥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共情的基础之上,心理咨询师可以全身心地对来访者的心声进行倾听,来访者也更乐于敞开心扉,表达自己最为真实的感受,这时来访者所讲述的经历和心理状态对于心理咨询师而言都是最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心理咨询师可以得到最为真实的对来访者的了解,进而才能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判断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疗解决方案。

但是,对于有些心理咨询师来说,在沟通基础上进行


的心理咨询难以对来访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深入的理解,其实这是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还不够扎实的直接表现。这种状况下的心理咨询师还没有真正对共情的内涵和技术要领有着精确的把握。理性和情绪两个方面贯穿了整个心理咨询过程,而情绪一般包含着众多的信息,而其中就含有一些让来访者最为苦恼的东西。心理咨询师要想走进来访者的内心,就必须挖掘出情绪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读懂来访者的言语之意以及言语之后所隐藏的真实感情和心理状态。对于来访者来说,一开始很难进入心理咨询最为理想的状态,这时候的来访者通常采用用理性的语言对自己的真实情绪进行包装和隐藏。在看似平淡理性的语言之下,其实有着复杂的心理历程也包含着许多导致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信息。这时候心理咨询师如果对来访者语言之下的情绪没有进行挖掘或者正确的判读,就会对来访者的真正情绪忽视或者判断错误,也就难以对来访者进行正确的针对性诊疗。正确的共情是对来访者的感同身受,是去体验来访者言语背后隐藏的真实感情,然后尝试从多种可能性的情绪表达中找出最为重要的情绪反馈,然后再采用正确的方法向来访者展现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如果判断的是正确的情绪,来访者就会清醒的认识到心理咨询师是理解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对他的处境是感同身受的。但是如果情绪判断是错误的,那么心理咨询师接下来的努力便是徒劳,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语言和暗示不会给出认同和有价值的反应,因为心理咨询师找到的情绪并不是导致来访者需要心理治疗的直接因素。在对来访者的情绪有了判断之后,如何去反馈这种判断也是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理性表述,比如说“你被骗了”, 这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再次陈述,而对于来访者的心境没有任何的作用。但是如果换成“我觉得你被骗了”、“我知道你现在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这种情绪反馈的效果就立竿见影。细微的言语差异,却能够有效的唤醒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字情绪上的共同体验,也是在向来访者释放一个信息:心理咨询师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接纳来访者,这种感受和心态是建立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沟通交流的畅通桥梁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共情在建立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亲密互信的咨询关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心理咨询师通过共情在设身处地的感受来访者心态的同时正确的把握来访者的真实信息,这种信息包括来访者的言语和隐藏在言语下的真实情感,这种对于真实信息的判断是心理咨询师进一步工作的前提;第二,共情可以让来访者更好的感受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和对于自己的理解、接纳,这样有助于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之间的彼此信任,有助于心理咨询师的进一步引导和亲密关系的建立;第三、来访者在信任和依赖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更好的配合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开始对于自身的进一步认识和潜能的挖掘,有助于来访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克服难题,促使心理咨询更深一步发展。

三、共情对咨询者的唤醒作用

共情技术的目的在于心理咨询者通过自身的技巧去唤醒来访者的潜力,自发地去直面自己,对于自己的能力


和经验进行准确的判断。所以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不是心理咨询师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而是心理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具有怎样的潜能。通过打开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发现问题, 唤醒来访者对自己经验和能力准确认识,通过对以往经历的总结和自己心理状态的探索,自己提出解决难题的方案。唤醒与解释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在正确的心理咨询过程中,解释可能也会起到唤醒相同的作用,但是唤醒绝不等于解释。解释是心理咨询者对于来访者的总体把控, 帮助来访者提出和建立一个新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解释的主体是心理咨询师,是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而唤醒的主体是来访者,是他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引导之下建立起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四、共情对咨询者的引导作用

在心理咨询的沟通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沟通模式,分为

“引导”和“跟随”,而研究发现“引导”和“跟随”并没有明显的临界点,所以在现实的心理咨询过程中需要心理咨询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使用和转换。跟随模式是指心理咨询师在与来访者的沟通过程中注重于倾听,而对于沟通的主体和内容不应该有决定权,心理咨询师要跟随着来访者的谈话进行心理辅导。但是心理咨询师绝对不可以对来访者进行绝对的服从和跟随,心理咨询师毕竟有着专业的心理咨询素养,在很多时候话题和沟通内容需要心理咨询师来进行引导。咨询者要通过自己成熟的说服和诱导来将谈话引导到有利于心理咨询开展的方向。特别是在来访者对于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掩饰或者转移话题时, 心理咨询师就要适时的取回话题的控制权,引导来访者正视自己恐惧的事情。只有引导和跟随的巧妙调整,才能够将聊天沟通推向有助于心理咨询的方向上去,真正到达共情的境界,顺利地找出问题和针对性解决。

结语

心理咨询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多元化的沟通过程,这也就导致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于心理咨询师有着不同的要求,在相对应的环节作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是成熟心理咨询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巧就是共情,熟练掌握共情,积极地发挥共情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将心理辅导引向来访者信任心理咨询师的发展方向上,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唤醒和引导,帮助来访者自我认知,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自己的潜力,通过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宋淑科.心理咨询技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J]. 新闻研究导刊,2018,9(16):164+166.

[2]张亚宏.基于心理咨询技术的读者抱怨沟通[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6(04):55-59.

[3]张建峰,斯艳红.心理咨询的原则与工作技术[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4):240-241.

[4]赵晶.共情为何有效?——人际互动的“预期—验

证”模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8):44-46. [5]刘佳.心理咨询师的共情疲劳与应对策略[J].南

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34(01):85-88+124.


5fa3c58ce43ab_html_e222e10ea38d0375.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