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行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预见性护理对行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章玲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行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收治114例高龄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划分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观察康复效果,均57例患者。结果: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7%,参照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高于研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期间,向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高龄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呈致残率高与致死率高特点,选择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改善预后。在老年人群,患有脑卒中几率较高,且耐受性差,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致使患者面临较大死亡风险,因此,在患者介入治疗中,科学选择护理方法,可以预防发生并发症,保证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以改善预后[1]。本文选取114例患者为对象,重点研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价值,详细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收治114例高龄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划分参照组与研究组,均57例患者。在参照组:女27例,男30例,年龄范围66-84(75±9)岁;在研究组:女28例,男29例,年龄范围67-84(75.5±8.5)岁。对比参照组、研究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含常规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研究组是以预见性护理为主,创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进行小组会议,掌握预见性护理,明确护理方案,详细包括:(1)预防并发症,①压疮,首先对患者压疮风险进行评估,强化压疮风险管理,手术后早期展开床上肢体被动锻炼和按摩,提高床头30°,对于容易出现压疮部位选择体位垫或凝胶敷料进行处理[2]。②血糖控制,如果血糖指标超出10mmol/L,根据医嘱进行胰岛素的治疗,强化血糖监测,使其血糖指标维持7.7-10.0mmol/L标准,预防出现低血糖;如果血糖低于3.3mmol/L,根据医嘱进行葡萄糖(10%-20%浓度)的口服治疗,以维持正常血糖指标。③营养支持,综合评估患者营养风险,如果出现呛咳吞咽障碍,选择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特殊情况根据医嘱进行鼻胃管的留置,以便于顺利进食,近期无法肠内营养患者,需要尽早进行肠外营养[3]。(2)康复锻炼,引导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按照从上至下原则进行,例如:躯体活动与移动等,反复10遍,每日2-5次。(3)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对于疾病和并发症等认知,通过针对性健康指导,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自信心,避免出现负面情绪。加强和家属交流,以健康教育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可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4.0处理数据,并发症“%”表示,x2检验,心理状态“5fa365291e84c_html_841553323bdaae7f.gif ±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比较[n/%]

分组

尿路感染

肺部感染

压疮

发生率

参照组(n=57)

2(3.5%)

2(3.5%)

3(5.2%)

7(12.2%)

研究组(n=57)

0(0)

0(0)

1(1.7%)

1(1.7%)

X2




4.8396

P




0.0278

2.2 心理状态

参照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高于研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比较[5fa365291e84c_html_841553323bdaae7f.gif ±s/分]

分组

HAMD评分

HAMA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n=57)

16.24±3.23

11.28±2.13

18.67±3.67

12.14±1.36

研究组(n=57)

16.21±2.80

9.12±1.36

18.88±3.72

10.21±1.41

t

0.0529

6.4529

0.3034

7.4380

P

0.9578

0.0000

0.7621

0.0000

3 讨论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讲,因为病情复杂化,加上患者年龄较高,呈现脏器退化与免疫能力下降特点,普遍缺少较强介入治疗耐受性,术后极易引发并发症,影响机体恢复速度,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阻碍病情康复[4]。所以,在缺血性脑卒中高龄患者治疗时,介入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为了提升患者康复效果,还需要针对患者病情进行护理,确保患者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对于预见性护理来讲,主要强调超前护理,利用风险评估方式,掌握可能影响患者恢复因素,通过全面预防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事件[5]。本次选取114例患者为对象,其中57例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降低,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以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方式疏导患者情绪,可以提升自护能力,加快机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高龄患者介入治疗时应用预见性护理,除了可以避免发生并发症之外,还能加快病情恢复,促进机体康复,疏导患者负面心理状态,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晓丹,麦兰桂,贵雪平.预见性护理防止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009(008):166-168.

[2]吕红丰.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019(090):302-303.

[3]王玮.预见性护理对行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005(017):179-181.

[4]徐珺,周黎.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019(073):301,303.

[5]徐兰.护理指导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结局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7):2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