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用药,护理比治疗更重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1

老年冠心病用药,护理比治疗更重要

刘艳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冠心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的疾病名称,多发于老年人群中,但是冠心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大家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在这里我们就通过对冠心病的主要症状进行分析,来讨论一下冠心病用药治疗的护理方法。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可以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心脏血管的弹性逐渐退化,使得血液流通的空间变得狭窄,甚至有时候血管硬化严重,阻碍了血液的流通,造成心脏的供血不足,出现心机缺血、缺氧严重导致坏死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冠心病。大多数40岁以上的人群比较容易得病,到了49岁以后病情发展的就比较快一些,因此老年人成为了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居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我国冠心病的死亡人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了。

二、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心绞痛是慢性冠心病发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心绞痛又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

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在体力消耗比较大、情绪激动、吃的太饱或者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出现的暂时性心肌供血不足。病人会出现剧烈的胸口疼痛,有时候会延伸到后背或者手臂,有些人还会觉得脖子以及咽喉的部位有痛感,发作的时候还会有胸闷和胸口像着火一样的灼烧感,这一系列的症状会持续3-5分钟,休息一下或者使用药物可以使症状消失。心绞痛发作的时候病人脸色苍白、不停的出汗、心率和血压都会增加。

不稳定型心绞痛除了具有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症状之外,通常发病的病情和时机比较难预测,有时候甚至会在休息或者轻微的运动时发作,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发病的频率、时间都有所增加,症状也随之加重。而发病时药物的缓解作用也比较弱。严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还容易发展为心肌梗死。

心机梗死是急性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心机梗死是长时间心机缺血导致的急性心脏病,发病时除了会出现胸闷、胸口剧烈疼痛的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发烧、心律失常、急性休克甚至心衰的情况,有些严重的病人还会出现一些栓塞或者心室壁瘤等并发症,是急性心脏病中的严重类型,也是死亡率比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三、冠心病的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针对老年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效果也在不断的提高,与用药治疗相比,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用药护理更加重要,下面就了解一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用药以及护理相关事项。

首先是使用抗凝血类的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保证心脏血液的正常流动。我们都比较熟悉的阿司匹林、正痛片、氯吡格雷等等都是抗凝血的药物。同时还要使用减缓心脏收缩的药物,这种药物可以有效的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从而达到减少心机的血氧负荷,这样心绞痛的发病频率也就随之减少,降低出现心机梗死的风险。降血脂的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像一些他汀类的药物就是降脂药,此类药物主要是为了减少血管中的脂肪含量,试想一下,细小的血管壁上要是挂了一层厚厚的脂肪,血液还怎么能够顺畅的流动。冠心病的病人身边最常见的药就是硝酸酯类的,像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类的药,这种药物可以快速的扩张血管,在发病的时候可以减缓心脏的不适,患有冠心病的人都会在兜里放一瓶这类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针对老年冠心病用药的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 指导患者使用药物之后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护理人员要熟悉患者所服用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方法、剂量等相关信息,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变化。

  2. 在患者服药时,指导患者采取坐位,药物用温开水送服,服用一些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可以将其稀释以减少药物本身的涩味,对于一些不容易吞服的大颗粒药物,可以将其磨碎服用。每次服用的药量不可以过多,按照每种药物的不同效果以及使用方法进行分次服用。如果患者有语言障碍或者无法自行服药,要将药物送入病人口中,保证药物可以完全吞服。

  3. 患者服用药物之后,密切观察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以及用药之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患者的心律、血压、脉搏、呼吸、意识变化等。对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积极的进行预防,如果患者在用药之后血压、心律等出现异常波动时,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调整。冠心病患者最好在白天进行给药治疗,避免夜间给药。

  4. 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对疾病影响较明显,因此,要指导患者控制好自身的情绪,避免过分激动,要求患者家属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尽量不要做使患者激动的事。指导患者正确的运动,因老年人本身运动承受能力有限,因此要尽量选择舒缓的运动,运动量以自身承受能力为度,避免过度运动,出现不适马上停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