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故事——《扁鹊治病》教学实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故事里的故事——《扁鹊治病》教学实录

王开学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441200

走上讲台,我笑问孩子们:“今天该上哪一课了?”

孩子们马上翻开课本,大声回答:“《扁鹊治病》。”

“好,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老师讲故事有瘾,今天老师讲好不好?”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话音未落,孩子们一边答“好”,一边鼓掌。孩子们最喜欢我讲故事。

“不过,这个故事是老师在30多年前读的,现在记性也不好,你们听认真点,老师讲错了,你们给指出来好不好?”

学生齐声答“好”。

“那好,老师开始讲故事了——

“有一天,神医扁鹊来到蔡国,拜见蔡桓公,扁鹊远远地看着蔡桓公,说蔡桓公生病了,病在腠理。”

我一边讲,一边板书:病在腠理。

“我原来读的是文言文,意思是,病还在身体机体表层,就是说病还很轻。”

“蔡桓公冷冷地看着扁鹊表演,心里在嘲笑:小样儿,还说我有病,你才有病!你的病叫贪图名利,跑到我这来诈骗来了。我没病,说我有病,然后就说治好了,于是就远近闻名了。想得美,我偏不上你的套,没门——”

我一边讲一边演,绘声绘色,孩子们止不住地爆笑。

“扁鹊看着蔡桓公那高冷的模样,也毫无办法,摆摆头,叹息着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扁鹊放心不下,毕竟医者仁心嘛!”

板书:医者仁心。

“他又来拜见蔡桓公,说病在肌肤。”

板书:病在肌肤。

“蔡桓公看着扁鹊装神样儿,终于‘扑哧’笑了,冷嘲热讽说,扁大神,你真行了,好像我的病还长着腿,还会跑呢。”

“扁鹊看着蔡桓公那高冷的模样儿,拿他也无可奈何,又叹息着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扁鹊终于又忍不住了,跑来拜见蔡桓公,说他病在骨髓。”

“老师,老师讲错了。”有几个学生急忙喊。

我停下来,请一名学生讲。他说:“老师少讲了一段儿,还有‘病到了肠胃里’。”

我板书:病在肠胃。

“哎呀,老师记性太臭了,你把这一段讲一讲。”

那名孩子讲完,我带头鼓掌,并鼓励说:“讲得太好了!”大家,也跟着热烈鼓掌。

这时候,有孩子突然说:“老师,张平浩在睡觉。”

我回头一看,张平浩果然睡得正香。我走过去,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和手,然后轻声说:“还好,这天不冷,适合睡觉。同学们放心,他不会感冒。我们声音轻一点好不好?”

这时候,又有孩子说:“张平浩说他爸爸妈妈昨晚出差,半夜两点多才回来,一直不敢睡觉。”

“原来如此。”我轻声说。

“好,我们接着讲,声音轻一点——

“又过了一段时间,扁鹊还是不死心,又跑去拜见蔡桓公,远远地一看,马上掉头就走了。”

“蔡桓公心里又在想,这大神又在装模作样。但是,他想知道扁鹊在装什么幺蛾子,就派手下去追问。扁鹊叹息着告诉来人,蔡桓公已病入骨髓,无可救药了。”

板书:病入骨髓、病入膏肓。

“此人回去报告蔡桓公,蔡桓公得意地笑了,说,扁大神没招了,拿死来吓唬他。但他脊梁骨却有些凉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蔡桓公的病突然剧烈发作了,蔡桓公这才相信扁鹊,急忙又派人去找扁鹊,却找不到了。没有过几天,蔡桓公就死了。”

我的声音渐渐放低,稍停了两秒,接着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讳疾忌医。”

板书:讳疾忌医。

然后要孩子们齐读“讳疾忌医”这个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孩子们纷纷举手:

“告诉我们,不要讳疾忌医。”

“告诉我们有病了就要治。”

……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板书:寓言

“就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们说的这些只是一个表面意思,我们不要局限于表面意思,要由表及里,具有一定的内涵。懂吗?”

有几个孩子举手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要虚心接受批评。”

我说:“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板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含蓄内敛,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怎么办?”

看看孩子们很安静,我接着讲:“《论语·学而》上讲,吾日三省吾身。”

板书:一日三省。

“同学们要换一种思考,叫反思,就是反省。只有经常反思,不断反省,才能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及时改正,才能健康成长。”

板书:反思。

“好,故事讲完了,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

有孩子好奇地问:“老师,扁鹊是姓‘扁’吗?”

我笑着说:“这个问题问得好,百家姓里没有这个姓。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世人以黄帝时期神医扁鹊之名尊称他。”

稍停了一下,我又说:“如果没有读过这个故事,提到‘扁鹊’我们会以为扁鹊是一只鸟呢。课题是《扁鹊治病》,如果是‘喜鹊治病’,‘乌鸦治病’,‘啄木鸟治病’,‘老鹰治病’,你们会选择谁来治病呢?”

孩子们没有举手回答问题,先笑起来了,接着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回答:“啄木鸟。”

“为什么不选择喜鹊治病呢?”我问。

“喜鹊只会说好听的,不会治病。”有孩子说。

“那为什么不选择乌鸦治病呢?”我又问。

“乌鸦会说你这有这病,那有病,没病也给治死了。”又有孩子回答。

孩子们不住地笑。

“为什么不选择老鹰治病呢?”我试着问问,孩子们沉默。

我叹息着说:“唉,老鹰会把病人当猎物啊!”

“读了《扁鹊治病》,我们会发现一种社会现象,病人不相信医生,这种现象有了2000多年了。我们希望每一名医生都是扁鹊、华佗,而每一位病人都不做蔡桓公,不做曹操。希望你们将来能改变这种现象。”

“课上完了,我们要做什么作业呢?”

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讲故事。”

“好,讲故事,晚上在家开个故事会,家里人全参加,你们来主持,来个讲故事比赛,看谁的故事讲得最好。还有一个作业,就是抄写和听写本课的生字。我把作业写在黑板上。”

写完作业,当我回过头来,孩子们都在做作业了。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张平浩也在开心地做作业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