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理机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理机制分析

郭须

贵州省 息烽县人民医院, 贵州息烽 551100

【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理机制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80例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40例),实施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0例),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5%,很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塞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脑梗塞;临床效果;药理机制


脑梗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在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渐增加的当下,脑梗塞发病率也随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如果患者无法及时的进行治疗,该病则非常容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脑梗塞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在临床治疗效果上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80例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理机制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80例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40例),实施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0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和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58.32±1.08)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和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为(58.66±1.8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的对比结果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②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本院研究工作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②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③不配合医院研究工作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单独服用阿司匹林(云南云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321,药物特性:化学药品,0.5g)治疗,口服0.1g/1次,1次/d。

观察组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药物特性:化学药品,300mg)治疗,口服75mg/次,1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两周[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症状都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所减轻;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比治疗前改善较为明显,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幅度〉70%;无效: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都没有达标[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20.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5fa1fc539bec4_html_55253a2f92428726.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根据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5%,很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40

25(62.5)

14(35.0)

1(2.5)

39(97.5)

对照组

40

13(32.5)

12(30.0)

15(37.5)

25(62.5)

X2

15.313

P

0.000


2.2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根据对比显示,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5fa1fc539bec4_html_55253a2f92428726.gif ±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观察组

40

8.58±1.14

86.51±8.61

对照组

40

15.42±2.03

73.54±8.15

t

18.581

6.919

P

0.000

0.000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根据对比显示,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腹痛的有1例,轻微出血的有3例,过敏反应有1例;观察组患者,腹痛有1例,轻微出血有1例,过敏反应有1例;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腹痛

轻微出血

过敏反应

发生率

观察组

40

1(2.5)

1(2.5)

1(2.5)

3(7.5)

对照组

40

1(2.5)

3(7.5)

1(2.5)

5(12.5)

X2

0.556

P

0.460

3 讨论

脑梗塞的发病群体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群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在对花生四烯酸向血栓素A2的转化途径中产生抑制,对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释放过程起到影响作用,从而阻滞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但是,阿司匹林在活化状态时无法抑制血小板,因此治疗效果并不明显[4]。而使用氯吡格雷则可以与血小板内的内腺苷二磷酸受体结合,干扰其转化过程,对血小板凝聚起到抵抗的功效,在治疗效果上的作用较为显著。所以,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具有协同发挥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塞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秀斌,李丹丹,王吉,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121-122.

[2]侯志红.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作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9):15.

[3]周中县.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疗效[J].大医生,2019,4(16):142-143.

[4]陈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J].临床研究,2019,27(1):30-31.

[5]曾凯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作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55.

作者简介:郭须(1984.05-),男,穿青人,贵州纳雍人,本科学历,药师,主要从事健康管理、药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