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水利基础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阐述 水利基础工程 灌浆施工技术

杨 兰

河南乐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林州 456550

摘要:现阶段,水利建设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不仅确保水利工程周边的农田有效利用,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其还可以产生供人们使用的由水势能转化的电能。所以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做好基础处理技术是尤为重要的,那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工程性质决定的,一旦其基础工作存在纰漏,对其后续的工程建设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与探讨了将基础施工灌浆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中,谨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水利工程;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步伐正不断加快,同时水利工程建设速度也随之迅速提升。但是,一些技术问题也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的迅速提升而凸显出来,比如:目前国内地基建设能够在水利建设工程应用的很少,地基条件还很薄弱,为缓解了这一问题,基础灌浆技术应运而生。基础处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属于一项较为隐蔽的工程,同时它非常严格的要求专业人员在施工中必须坚持遵守施工要求,制定出相应的、经济合理的、完善的施工方法,从而避免问题出现。
一.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实施
  1.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实施
  (1)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在实施基础灌浆时的应用

高压旋喷灌浆技术较为复杂,首先在钻头上安装一个特殊喷嘴,根据机器能够钻更深地下的特性,将泥浆利用高压泵从特殊的喷嘴喷射出来,打破原有的土层利用注入的水泥浆。另外,高速旋转钻机,在高压头提出的同时,将水泥浆和被破坏的土层搅拌成混合物,水泥混合产物凝固之后形成一个尤其牢固的圆柱体,为工程的地基打下稳固的基础。
  (2)高压灌浆技术也属于对岩溶地区开展的基础灌浆技术

在基础灌浆过程中的应用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措施,得到的效果就是进一步密实填充物,基础在经过高压水泥灌浆法处理后,极大的提高了其稳定性和防渗水性,效果尤为明显。
  (3)基础灌浆技术应用于深层岩溶地区

深层岩溶指岩溶埋层深度大于50米,采用高压旋喷技术实施其基础灌浆的过程,移到深层岩溶后的水泥浆会将别的填充物排挤出岩溶中,因受到相当大的排挤压力,原有填充物与水泥浆迅速融合并硬化。
  2. 灌注大吸浆量的方法
  (1)多次灌浆法

即间歇性的多次对岩缝进行灌浆,时断时续地实施灌浆过程,灌浆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来确定,保持一定的间隔时间对岩缝进行灌浆,通常灌浆时间一般要不超过8小时。
  (2)限流措施

首先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限流的应急预案,限制单位时间内对岩缝注入砂浆的体积,要将注入的水泥浆量,进行一定的限制使其大于10-15L/min,从而减缓流动的浆液速度,灌入的砂浆会随着速度放缓逐渐沉淀并迅速凝结。
  (3)降压法

其原理是减少灌浆的压力,为放慢砂浆的运行速度,采用降低压力的处理手段,砂浆的自流在压力不大的条件下得以维持,同时砂浆在自流的过程中不断凝结,砂浆不再在岩缝中流动的时候可以适量提升压力,可以按照正常的工序实施之后的灌浆。
二.应用灌浆施工技术的要点
  1.对水泥浆采取质量控制措施
  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和水是一些水泥浆主要的、比较常用的的材料。技术人员应当注意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水泥浆进行实时的监测,养护主要是依据相关的标准通过实验法完成,开展测试以调查强度能否满足要求。水泥浆应该达到一定的可泵性和保水性,泥浆太稠很容易造成分布的不均匀,因此不应该选择太稠的泥浆,为确保适度的可泵性,在施工时应该增加适量的膨胀剂。流动性在灌浆施工的过程中,对灌浆效果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这一点需特别注意,通常流动性越高的情况下灌浆的施工则越方便。
  2.分析灌浆顺序
  为达到使灌浆质量得到提高的目的,主要是采取相对较高的灌浆压力进行从上而下灌浆,同时也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更有效的减少产生的一些非必要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明确岩层破碎情况或者是岩层倾角发育非常明显的区域需要使用这种方法,应当首先选择这种方式进行灌浆完成灌浆施工的过程。这种方式主要有耗时比较长的缺点。另外自下而上灌浆的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比较是这种方式的主要步骤,成孔然后一步钻进到所设计的标准,然后再分段完成灌浆工作。其顺序采用从下而上的方式。必需采用分段栓空的方式在进行灌浆的时候对每段灌浆进行有效的分隔,上段的施工必须在下段的施工已经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施工的效率,减少施工的时间,节约成本。
三. 灌浆技术在吸浆量较多的情况下的应用
  1.采用限流措施

为减小裂隙中浆液的流动速度,注入率限制在小于 10-15L/min,从而促进浆液尽快沉积。然后注入率减小明显时,适度升高压力,基本保持注入率在 10-15L/min 的水平,直到灌浆结束标准达到后结束灌浆过程。


  2.利用降压方法处理

灌浆工作按照自流或是降压的措施开展,液体固结而且无法流通的时候就会将力复原,而后根据设定的步骤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3.利用多次灌浆方法处理

这种方法也称间歇性的活动,即是将一定的总数等看作是关键点,符合这个规定之时活动就中止,当完成一些必要工作之后再继续灌浆。一般是结合项目的具体规定以及地质状态灌和浆的意义等来设置其间隔时间,一般需控制在二到八个小时之间。这种独特状态的灌浆方式在完成时候并不一定要求要实现设计的压力。如果设计压力未实现的话,可以结束低压活动,当一定时间的凝结之后再继续进行灌注,此时完成工作必须在设计压力的状态之中。
四. 灌浆技术在渗漏严重的情况下的应用
  1.利用模袋灌浆的方法处理

模袋作为强度非常高的一种纺织品,其材料大多是聚丙烯、聚酯或者尼龙等,这些材料耐磨性能也非常好。进行模袋灌浆时,在浆的压力之下浆中的水分会渗出,留在模袋中的是浆中的沙石等颗粒。因此降低了水泥的水灰比,增强了固结强度,缩短了凝固时间。除此之外,水泥在水下受到模袋的束缚,去除了流散特性,从而避免被流水冲走; “变形能力”可以使模袋适应各种形状的溶洞,这有利于堵塞溶洞。
  2.利用充填级配料进行处理

简单说,就是用比较粘稠的水泥对粗砂和砾石进行冲灌,要注意砾石的使用直径应该是从小到大的,在冲灌砾石的过程中。如果这种方式依然收效甚微,这时采用比较粘稠的水泥对级配料进行冲灌。这里所用的级配料主要应包括:土、粗砂以及砾石等各种粗细不均颗粒组成的混合料,自然形成反过滤层。应当灵活掌握级配料灌入的数量,有时是 1000kg,也有时200kg。在窄缝处利用某一级砾石形成“架桥”,是充填粒料的主要目的,将缝隙在中途快速堵住,反滤层从而形成,最后堵死通道。
五.水利工程中应用灌浆技术的主要注意事项
  1. 必要的控制灌浆的浓度
  工作人员在灌浆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定期的做好检查裂缝情况的工作,同时须对浆液的浓度结合监测的结果做出一定的调整。一般情况下,浓度较高的浆液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因而由于这种特性比较难以快速的灌入到微小的一些缝隙之内,影响到最终灌浆的质量。而浓度较低的浆液流动性相对较好,因此经常在施工中从灌浆的范围中散出,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2.注重控制灌浆压力
  控制灌浆的压力也非常关键,在实际应用中对灌浆的压力进行控制,可以有效的避免地面发生隆起,同时能减少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不必要的灌浆事故,因此更好的控制灌浆压力对于灌浆施工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六.结束语

水利工程在施工中使用到的施工技术是非常的多,要非常的重视每种施工技术的使用。施工技术很大程度的决定了水利工程质量,接缝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要良好的控制灌浆工艺,同时也要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水利工程很大程度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施工质量一定要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浅议大坝基础灌浆设计思想[J].刘伟,金涛,杨晓娟.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07):151-153
  [2] 基础灌浆技术在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王丽.科技传播用用科学.2018,(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