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探讨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张颖

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 上海市 嘉定区 201801

【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术后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的本院妇产科5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且各组干预前其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妇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妇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及舒适护理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探讨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结果:经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干预组抑郁情绪为(24.42±2.11),焦虑情绪为(22.18±1.68),而对照组抑郁情绪为(32.56±7.32),焦虑情绪为(31.72±8.18)。结论:干预组出院时心理状态均高于对照组且心理变化幅度较低。因此,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可改善患者心里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

妇产科是现代医疗机构主要科室之一,其不仅是负责孕妇分娩的重要科室,更是治疗卵巢囊肿、宫外孕、子宫肌瘤等妇科常见疾病的科室[1]。在这些疾病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手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产生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创伤,进而引起患者精神上出现的不适。舒适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尽可能的降低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不愉快,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或缓解躯体的疼痛,最终以促进患者恢复的目的[2]。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该模式不仅能给患者予以心理上的安慰,还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本次随机抽取2018年度本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组调查,现将本次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度妇产科收治的5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本院医学伦理会已批准本次研究,经对比,术前心理状态大致相同:干预组抑郁情绪为(56.56±5.52),焦虑情绪为(49.42±3.52);对照组抑郁情绪为(56.86±5.18),焦虑情绪为(49.61±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类型及数量也大致相同:干预组剖腹产手术15例,卵巢囊肿4例,子宫肌瘤5例,宫外孕4例。对照组剖腹产手术16例,卵巢囊肿4例,子宫肌瘤4例,宫外孕4例。并排除以下患者:(1)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者;(2)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等;(3)不同意本实验要求或不能按时随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妇产科常规干预,如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病情观察、指导患饮食及用药、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加强自身管理等。

干预组:妇产科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

①术前舒适护理 :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造成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性格、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同时,护理人员应亲切、热情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叮嘱患者多食用低脂、易消化的食物, 手术前禁止患者饮食,配合做好术前准备工作。②术中舒适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心理上再次进行安慰,并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仔细的阅读和核对后,科室护理人员平稳的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在患者肢体支撑点处放置棉垫, 防止肢体压伤。手术完成后及时对患者隐私部位做好相应的准备。③术后舒适护理:手术后及时告诉患者手术顺利,以温盐水对其皮肤组织表面的消毒液及血迹等轻柔擦除,准确粘贴辅料,并对引流设备的通畅性进行判断。在术后访视期间指导患者如何保持舒适体位, 如摇高床头, 由卧位转换为坐位, 下床活动时动作需缓慢, 保持切口放松, 必要情况下可用手按住伤口, 避免因用力过猛导致伤口撕裂而出血[3]。并给予患者家属以及病房护理人员介绍手术成功状况、恢复期注意事项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准确交接。

1.3观察指标:

手术前、手术后分别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展开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患者得分越高,其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越高。

2.结果

经手术后不同的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手术前后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如下表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干预组

28

56.56±5.52

24.42±2.11

49.42±3.52

22.18±1.68

对照组

28

56.86±5.18

32.56±7.32

49.61±3.18

31.72±8.18

3.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干预措施,具有整体性、个性化、严谨性以及创造性等特征,重点在于为患者提供舒适性干预服务,从而提升其护理质量。

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护理方式, 可使患者生理和心理保持愉悦状态,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促进疾病康复。

本次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手术患者中,通过术前对病人的舒适护理,可丰富患者对于自身手术的认知,以平和心态应对手术;通过术中环境干预、体位干预以及隐私保护等,可提升患者身体、心理等层面的舒适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通过术后对患者皮肤表面的擦拭、指导患者卧床姿势等,可改善患者预后水平,确保患者预后的恢复。上述舒适护理模式的配合展开,不仅能安抚患者情绪,缓解其抑郁程度及焦虑程度,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并且促使患者舒适度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 舒适护理服务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 不仅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其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琪.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30):144-145.

[2]周伟.探讨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21.

[3]徐凤霞.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06):1403-1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