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

欧捷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11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术患者因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功能,未经湿化的干燥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结痂引起呼吸道阻塞及反射性支气管痉挛产生肺炎、肺不张、肺水肿等并发症。因此,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尤为重要,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建立的人工气道与正常气道相比失去了对气体的过滤、温暖和湿化作用,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纤毛清除能力减弱、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给肺部感染创造了机会。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保持气道湿润、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减轻患者不适。目前临床采用的湿化方法多样,现就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方法、湿化效果评价综述如下。

1 湿化方法

1.1 湿纱布覆盖法

将纱布用生理盐水湿润后覆盖于套管口,可以湿化进入气道的气体,还能起到过滤空气中尘埃和细菌的作用。湿纱布直接覆盖在套管口影响通气面积,有报道[1]指出将纱布改成罩状,既保证充足的有效通气面积也使湿化的效果良好。有报道指出在干纱布覆盖于套管口后将生理盐水均匀喷洒到纱布上,较采用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的方法方便,不易污染。但湿纱布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繁殖条件,同时脱落的纤维进入呼吸道可能增加肺部感染机会。

1.2 直接滴注法

1.2.1 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法

以微量泵控制,持续、均匀地将湿化液泵入患者气道内。吕秀艳等[2]用50ml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连接输液管接头皮针,剪去针头部分,将头皮针细管置入气管套管内约3~5cm并固定,微量泵泵速选择6~8ml/h,可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调节泵速,此方法直接将湿化液滴入患者气道,因此应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注射器和头皮细针管。准确的滴注速度调节可保证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使痰液稀释利于排出,减少了感染的机会[3]

1.2.2 间断推注法

采用一次性的注射器抽吸3~5ml的湿化液,取下针头之后把湿化液滴入到气管内。

1.3 雾化法

1.3.1 超声雾化吸入法

利用超声的能量将湿化液与气体混合形成气雾,达到湿化气体的目的,雾化可以携带药物进入肺内。超声波作用于药物,破坏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物分散成0.5~1.0μm的颗粒。超声雾化产生的雾化颗粒大,气雾密度高,增加了气道阻力,雾粒主要沉积于较大气道,易引起呛咳和呼吸困难[4]

1.3.2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

该方法通过高速的氧气气流形成的负压将湿化液吸入并撞击形成气雾,通过自主呼吸或器械通气的方式进入气道。氧气驱动雾化的雾量温和,湿化颗粒细小,在保持气道湿润的同时对患者气道的刺激性小,可以有效控制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和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5]。促进纤毛运动,利于吸痰排痰,并且因其湿化颗粒细小,容易到达肺深部,促进了湿化液中化痰、抗炎药物的吸收,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几率[6]

1.4 主动式加温湿化法

使用加热湿化器湿化气体,是现今最受推崇的一种湿化方法,带呼吸机的患者与不带呼吸机的患者都可使用。通过物理热交换的方法为吸入气体加温加湿,目前临床使用的呼吸机上较多采用这种装置。

1.5 被动式加温湿化法

使用热湿交换器,即人工鼻,加热加湿气体。人工鼻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其作用是模拟正常人鼻的功能,呼气时将呼出气体中的水分和热能截留下来,吸气时截留在人工鼻中的水分和热能又加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7]

2 湿化效果评价

目前评价湿化效果的指标主要是患者气道分泌物的黏稠度和患者临床体征、症状 。临床上比较认可的湿化效果的评价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根据痰液黏稠度来评价湿化效果,将痰液黏稠度分为3度[8]。I度:痰液为稀薄泡沫痰,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液滞留。II度:痰液为较I度黏稠,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少量痰液,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痰液为黄色黏痰,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该方法简便直观,但对湿化过度的评价不足。

第二种方法综合考虑痰液黏稠度、肺部听诊和临床症状将湿化效果分为三种[9]。湿化满意:痰液稀薄,吸痰管可顺利吸出,痰管内没有痰栓;听诊时,肺内无痰鸣音;呼吸道通畅,患者安静,呼吸正常。湿化不足:痰液粘稠,吸痰管不能顺利吸痰,经过间隔多次吸痰后,可见吸痰管内粘稠痰痂,可有血性分泌物;听诊可闻及干啰音和痰鸣音;患者常表现为烦躁,可出现呼吸困难。湿化过度:痰液稀薄,吸痰管顺利吸出痰液,吸痰管内无痰栓;听诊肺内痰鸣音增多;患者出现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且需要反复吸痰;严重可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第二种方法考虑全面,目前临床上较多采用第二种评价方法。

5 小结

气管切开术后因改变了气体进入呼吸道的正常通道,吸入的气体未经加温、加湿和过滤处理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加之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结不易排出,导致痰痂形成,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气道湿化对提高气管切开病人的生命质量、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肺部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在护理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应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手卫生,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蒋海燕.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 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2):136-137.

[2] 吕秀艳, 于世荣, 史磊. 微量泵控制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46-47.

[3]贺英, 赖静.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08(7):64-65.

[4]洪潆. 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对比[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12):93-94.

[5]林娟.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 2015(12):47-49.


作者简介:欧捷(1993-),女,汉,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大专,护师,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