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陈雨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心肾内科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共92例,划分为常规组(46例)和延续组(46例)。常规组使用在院常规护理,延续组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出院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比较患者心理状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心理状态评分较差于延续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延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35%,常规组为17.39%,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延续性护理模式既可改善其心理状态,还可预防或降低各类不良反应,可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延续性护理模式;效果

冠心病即为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细胞缺氧缺血,最终进展为心脏病,患者多表现为胸闷疼痛、乏力和心悸等状况。而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过渡表现,若未及时救治会在病情持续进展的情况下,演变成心肌梗死。现代医疗工作中,该病是以药物、介入术和冠脉搭桥等手段为主,虽可阻断病情进展,但由于患者出院后丧失原有护理模式,导致病情反复,降低生活质量[1]。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共92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共92例,划分为常规组(46例)和延续组(46例)。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5:21;年龄中间值为(68.98±5.35)岁,病程中间值为(6.36±1.46)年。延续组男女比例为24:22;年龄中间值为(69.05±5.43)岁,病程中间值为(6.29±1.78)年。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 方法

常规组使用在院常规护理,详细为:①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或护士长制定健康教育手册,且联合视频教育和语言教育等诸多手段,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②饮食教育。指导患者倡导低盐低脂、清淡及易消化饮食原则,再依据躯体营养状况调整最佳饮食计划;③心理教育。以主动且耐心的层面,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再联合面部表情、言语表述等内容,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护理配合度;③用药教育。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再详细说明药物剂量及方法[2]

延续组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出院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详细为:①电话随访。以周为单位,对患者施行1次电话随访工作,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再询问病情进展、遵医情况,明确合理用药的意义、疾病控制不到位引起的危害等,以此纠正患者错误行为。②家庭随访。以月为单位,对患者施行2次家庭随访。为保证随访工作的顺利施行,应在患者出院前详细记录其姓名、性别和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且发放“疾病记录卡”,要求患者每日准确填写,杜绝不良事件。③康复锻炼。将患者住院期间躯体恢复状况纳入基准,拟定科学的、合理的训练计划,鼓励患者施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和散步等[3]

    1.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心理状态。依据SAS、SDS量表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证明心理状态越差。②比较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绞痛[4]

    1.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心理状态等计量资料用5fa0c9e1ba779_html_aad98f118e8127b2.gif 表示,组间数据采用5fa0c9e1ba779_html_398202ac9ee36fbb.gif 检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5fa0c9e1ba779_html_ff7518cd01decdf8.gif 表示,组间数据采用5fa0c9e1ba779_html_44be3ddf4075b4a6.gif 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1. 结果

2.1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

护理前各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相似(P>0.05);但护理后,常规组心理状态评分较差于延续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患者心理状态[n、5fa0c9e1ba779_html_aad98f118e8127b2.gif ]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n=46)

53.48±5.41

48.64±4.61

58.66±5.74

46.43±3.19

延续组(n=46)

53.59±5.55

40.04±4.36

59.34±6.00

40.13±3.10

t值

0.0962

9.1924

0.5554

9.6059

P值

0.9235

<0.05

0.5800

<0.05

2.2 比较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延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35%,常规组为17.39%,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n、%]

组别

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顽固性心绞痛

总发生率

常规组(n=46)

3

2

3

8(17.39)

延续组(n=46)

1

0

1

2(4.35)

X2




4.0390

P值




0.0444

  1.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入,使居民生活质量逐步增强,但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老年冠心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不稳定性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群体常见表现,尽早施行对症治疗,辅之规范化且合理化护理干预措施,是减轻患者疼痛,增强生活质量的前提。例如:延续性护理是院内护理、院外护理的有效衔接,使患者可在出院后享受与在院同等的护理服务,再联合躯体状况拟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增强治疗效果,促进躯体恢复[5]

综上,针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延续性护理模式既可改善其心理状态,还可预防或降低各类不良反应,可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丽艳.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2):223-224.

[2]吴志敏.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33-234.

[3]朱颖.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情绪、不良反应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10):1542-1544+1547.

[4]霍向红,周迎春.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预防效果[J].中外医疗,2019,38(16):156-158.

[5]刘翠梅.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5):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