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9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96 例

布日固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医综合医院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6100

摘要:目的:探讨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传统整骨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6例,采用蒙医传统整骨术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结合蒙药治疗。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4周,随访6-18个月,骨折均愈合,没有压疮、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疗效评定:优85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为94.8%。结论:采用蒙医传统整骨术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结合蒙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恢复患肢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蒙医传统整骨术;喷酒按摩

引言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约占全部骨折的5%~10%,肘关节损伤的50%~70%,常见于3~10岁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而导致Volkmann挛缩、肘关节内翻畸形等。本文将回顾性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6例,采用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传统整骨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6例。患者伤侧肘部岀现畸形、疼痛、肿胀、肘关节屈伸活动障碍,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伤侧肘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3.5~12岁,平均年龄为7.1岁;左侧肱骨髁上骨折29例,右侧肱骨髁上骨折67例。均骨折后7d内就诊。

2方法

2.1术前准备:

术前备儿童肱骨髁上夹板一套(共4块板);捆扎寸带3根;压垫4个;前臂吊带1个。术前对家属和患儿进行疏导及沟通,使患儿放松。

2.2手法复位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伤肢肘部呈半屈姿势,第一助手握伤肢前臂下端向前、向下牵拉,第二助手握患肘上臂近端向后、向上牵拉。在第一助手和第二助手的对抗牵拉下解决骨折重叠移位。第二助手在牵拉情况下拟换手,双手分别握住伤肢拇指及其余四指,向前臂旋转的反方向施转牵拉患肘至伸直位。术者双手握住远端骨折片区域协助第二助手的旋前或旋后,以纠正远端骨折片的旋转。在第二助手的内外摇摆下,术者双手在患肘侧方,一个手掌顶推远端骨折片的内侧,另一个手掌顶推近端骨折片的外侧,用双手向相反方向挤压纠正尺偏畸形。术者双手握抱患肘,双拇指从肘后顶推尺骨鹰嘴与远端骨折,余双手四指从肘前按压近端骨折片,第二助手同时屈曲患肘,有骨折归位的明显感觉或声音。蒙医传统整骨术手法复位后,在肘上部骨折近端加一压垫,侧面平行加压垫,尺骨鹰嘴部加一压垫。采用肱骨髁上夹板固定。

2.3夹板固定

⑴伸直型骨折:骨折整复后依据骨折具体情况而将肘关节屈曲至90-100°位置用儿童肱骨髁上夹板捆扎固定。夹板固定时压垫必须放置骨折移位方向,其尺骨鹰嘴处放置梯形压垫(梯形向上),肱骨前侧放置平行压垫,肱骨内外髁处放置梯形和塔形压垫为宜。⑵屈曲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将肘关节屈曲至160°位置固定1周后,再逐渐屈曲至90°固定1~2周,其骨折近端后侧、骨折远端前侧分别放置厚一点平行压垫,内外髁易移位处放置梯形和塔形压垫为宜。

2.4对症用药

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根据伤势程度及五脏六腑的健康情况对症用药。若肿胀严重,不能固定夹板时,用酒调哈布德日-9敷于患处,待1~2d消肿后再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用亚顺毛勒日(院内制剂),有神经损伤可用额尔登乌日勒丸,若出现关节僵硬或筋膜损伤用森登-4或珠格楞-5外敷。

2.5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根据肘关节Flynn评定标准:优,为丢失伸屈功能和携带角均为0-5°;良,丢失伸屈功能和携带角均为5-10°;可,丢失伸屈功能和携带角均为10-15°;差,丢失伸屈功能和携带角均>15°。

3结果

本组9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7周,平均5.6周。无肘内翻畸形、Volkmann挛缩、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等发生。根据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优85例;良6例;可5例;差0例。

4讨论

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容易造成肘内翻畸形,影响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外观。清楚的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有助于整复、固定及压垫放置的恰当选择。蒙医传统整骨术检查诊断方法有眼看(望)、心想(问)、手摸(切)。结合DR、CT等现代科学能准确诊断。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整复过程中需遵循缓中有力的原则,避免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复位前弄清骨折位置及移位情况,以连贯准确的手法整复骨折,复位后依据伤情选取适合的夹板固定,根据病情调节绷带松紧度,预防骨折再次移位、避免压疮、骨筋膜室综合症及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喷酒使毛细血管、汗毛孔舒展开,则减轻淤血压力、散发伤处热量、加速血液循环、温经通络、补气养血,起到消炎、清淤、散肿、止痛的作用。另一方面,喷药酒发出的短暂的爆发性的哨声瞬间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因骨折带来的忧虑,放松伤肢肌筋、稳定情绪、激发和调动患者的应激本能,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复欲望而进入到有利于主动复位与自我修复的意识状态。蒙医传统整骨术14种按摩法的灵活应用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加速骨痂形成、恢复功能的作用。蒙医传统整骨在治疗过程中从整体理念出发,辨证施治为基础,三期对症用药调节人体整个系统,促进骨折愈合。以动静结合为原则的功能锻炼可以防止患肢肌肉萎缩、骨折处临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加快骨折愈合的进程。

综上所述,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儿童骨折时需要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医生来进行整复固定为佳,并在复位前应准确了解骨折具体情况及伤情变化,应遵循复位要精准化,固定要恰当化,喷酒按摩、压垫调整要及时化,功能锻炼要合理适当化才能保证良好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肘内翻畸形变、Volkmann挛缩症、血管神经副损伤及骨化性肌炎等)的发生,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水平。

参考文献

[1]登峰.蒙医手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5):20-22.

[2]阿拉坦格日乐,韩巴根那.外伤性骨折的辨证论治及用药[J].中国蒙医药,2017,1(12):20-23.

[3]包金山.神奇的蒙医整骨疗法[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53-54.

[4]何晖,张亚忠,黎旭军,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捆绑带内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01):53-54+57.

[5]巴虎山.草原文化与蒙医传统整骨术[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