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应对产后出血,让你不恐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轻松应对 产后出血, 让你不恐惧

任小燕

元达联合医院(达州市通川区红十字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产后出血具有发病急、来势凶猛、难以预料的结果,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的产后并发症。产后出血是指在分娩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若出血量大,则会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感染、严重的席汉综合征、失血性休克, 进一步会引起产妇出现急性肾衰,甚至导致产妇脑垂体缺血坏死,从而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如果能够对产妇进行早预防早监测,从而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因此本文将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以及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普及,使广大孕产妇能够针对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了解,从而有效地降低或消除产妇产后出血的心理恐惧。

1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以后其子宫不能进行正常的收缩和缩复,不能有效地止血。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通常占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85%左右,这类情况多发生在产妇分娩后2个小时以内,多与双胎妊娠、妊高症、产程延长、胎盘早剥、精神紧张等因素相关。

(2)软产道损伤:导致这类情况出现的产后出血多是因为胎儿过大、产程过快、子宫收缩力度过强、会阴保护不当从而使产妇的软产道损伤导致产后出血。

(3)胎盘方面的因素:如胎盘前置、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薄膜残留等都会引起产妇出现产后出血。

(4)产妇凝血功能障碍:如产妇血小板减少、白血病、重症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相关疾病会使产妇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在分娩后出现产后出血。

2产后出血的预防方法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离不开有效的监测措施,需要基于产前和分娩过程中的监测数据作为支持从而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2.1产前监测

在产前对孕妇的基础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识别高危因素,对于存在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提供恰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首先应充分监测孕妇的凝血功能,并指导孕妇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了解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情况,如有产后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多次分娩、人工流产史、双胎情况、羊水过多情况、巨大儿情况、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及难产、剖宫产史、胎盘滞留等相关情况,对这些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并记录。有相关情况的孕妇需要增加产前监测次数,获取相应的数据为产时的急救护理提供相应的指导。其次,应指导孕妇在孕早中期做好肝肾功能、心脏功能、血糖、凝血时间、血压等相关基础参数的监测,在妊娠后期应做好相应的胎心监测、盆骨测量、B超检查,全方位的了解孕妇的基础情况,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

2.2分娩过程中的监测

产前监测能够为预防产后出血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在分娩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监测措施,密切观察孕妇的产程进展。在第一产程时间要密切监测孕妇的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进行肛检,了解胎先露和宫口开大情况,记录相应的数据,及时有效的掌握孕妇的产程延缓和停滞情况,从而做好一切的手术准备。进入第二产程,要密切监测胎心音及产程进展情况,防止产妇因为软产道损伤造成产后出血。进入第三产程应有效识别产妇的胎盘剥离征象,不能过早的牵拉脐带,采取正确的方法协助产妇娩出胎盘,并检查胎膜是否完整。在胎盘完全娩出以后,应针对软产道出现的裂伤进行有效地缝合,并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并在产房密切监测2h。在2h出血量超过200ml,应寻找原因进行有效的处理。

只有在产前和分娩的过程中为孕妇做好可能引起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因素的观察,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的防控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3产后出血的抢救措施

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以后,出血量大、来势凶猛,产妇会出现出血性休克,使其出现严重的生命危险。此时应为产妇进行急救措施,寻找出血的原因,帮助产妇迅速止血,并做好补充血量的准备,从而挽救产妇的生命。

(1)为产妇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并做好相应的检查和交叉配血的准备。

(2)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宫缩等情况,针对产妇的出血量进行准确的记录,及时发现产妇休克的早期症状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和抢救措施。

(3)密切观察产妇的意识、面部颜色、嘴唇颜、四肢和皮肤颜色以及体温,通过这些特征的观察了解产妇脑组织灌流情况和体表灌流情况。

(4)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需要专人记录产妇的液体出入量,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留置尿管密切测定产妇的尿量和尿比重,24h内液体出入量是后续为产妇进行治疗的依据。

(5)产妇大出血症状以后会出现血液灌流减少导致组织缺氧,应及时给予产妇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4-6L/min。

4结语

产后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为了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应做好产前和产中的监测工作,结合孕妇的基础情况和相应监测的数据,为产妇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方法。做好保健和预防工作,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所有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许倩.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临床护理[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25(05):74.

[2]吴国玲,马黎,陆璐. 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J]. 智慧健康,2017,3(1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