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 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价值

代倩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空港医院)四川 成都 610200


摘要 目的 分析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实施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共计58例,在撤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护理,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一组为实施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各29例,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病死率以及平均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实施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ICU机械通气;撤机


ICU是医院收治重症患者的场所,这些患者都属于病情危及的情况,且大多数患者都需要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但当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时,则需要做撤机处理,在此过程中,患者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着实重要。本文就以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该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共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58例,在撤机中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其中共有患者29例,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34岁,年龄最大67岁,平均年龄为(41.63±1.23)岁;再将实施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的设为实验组,其中共有患者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68岁,平均年龄为(42.52±1.21)岁。经比较后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活动以及呼吸指导,并且对患者的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实验组: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激励:ICU的大部分患者对机械通气都具有依赖性,所以会比较抗拒撤机的行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撤机的重要性以及机械通气的目的,提升患者对机械通气的认知程度,积极的配合撤机行为,并且还要告知患者撤机期间可能产生的不良情况,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时,患者出现恐惧的心理,并且,护理人员可以采用采用轻拍肩膀等非语言的方式来鼓励患者[1],给予患者安全感,帮助患者建立信心(2)成功案例:为了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介绍其他患者的成功撤机案例,并且可以使该病友进行现场的经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信心(3)环境护理:保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夜晚时关闭灯光,给予患者良好的睡眠环境,并且还要设立ICU病房内病床与病床之间的距离,以免患者发生抢救时,增加邻床患者的心理负担。此外,护理人员还要降低ICU内部的警报噪音[2],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感,保证ICU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放宽心态,建立信心(4)家庭支持:家庭人员的关系对于患者来讲,非常的重要,所以在撤机工作进行前,护理人员需要叮嘱家属做好配合工作,一起安抚患者的情绪,由于ICU病房不能让家属陪同,所以在撤机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患者转送普通病房,并由家属全程陪护,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撤机的成功率。

1.3判定疗效

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病死率以及平均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病死率比较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也是低于对照组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的一次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病死率比较 n(%)

组别

n

一次撤机成功率

再插管率

病死率

实验组

29

26(89.66)

2(6.90)

1(3.45)

对照组

29

15(51.72)

8(27.59)

6(20.69)

X2


10.069

4.350

4.062

P


0.002

0.037

0.044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比较 (x±s)

组别

n

平均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

实验组

29

3.45±1.31

5.45±2.50

对照组

29

10.27±2.03

13.29±2.47

T


15.202

12.013

P


0.000

0.000

3讨论

在临床上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处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所以针对于不了解机械通气的患者而言,极易产生依赖性,但是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撤机是必要的操作流程,但是由于患者的情绪以及其他的因素均会导致撤机期间发生不良情况,因此,为了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则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就是以患者的情绪出发,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来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并且在此期间,通过分享其他患者的撤机成功案例,来激励患者、鼓励患者,并由家属进行全程的配合,给予患者充足的安全感,使得患者的配合度和信心得以提高,再从环境上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压力的降低[3],使得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工作,降低撤机期间的紧张感以及陌生感,以保证患者的良好心理状态,因此,实施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云凤,曹慧,倪英女.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7,31(9):669-670.

[2]王文艳.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1).

[3]刘华,谭继平,雷微,et al.我国ICU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0):1596-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