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针灸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进展

丁波

灵武市人民医院,宁夏灵武, 7504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2%,中医称为“癃闭”,“癃”者点滴而出也;“闭”者点滴不出也。临床常采用导尿术治疗,但导尿术为有创操作,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加大了尿路感染的风险。近年来,针灸在肛肠疾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尿潴留中的治疗作用尤其明显,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肛肠疾病;尿潴留;针灸;疗效

引言

术后尿潴留指术后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若术后8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mL。即可诊断为尿潴留。本病症临床术后发生率为0~44%,若治疗不当,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造成永久的逼尿肌损伤,而通过置管导尿防治尿潴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并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费用。由于肛门神经、会阴神经及阴茎背神经共同起源于第2~4骶神经前支合成的阴部神经,肛门和尿道部肌肉在会阴部有广泛的联系,而目前肛肠科大多数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以及术后患者长时间的卧床,使膀胱处于麻痹状态,以及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因素,因此,术后很容易发生排尿不畅,甚至尿液潴留于膀胱而发生尿潴留。如何防止和解决术后尿潴留已成为临床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1肛肠术后产生尿潴留的部分机理

1)神经的抑制和损伤肛门部的手术很容易损伤到神经引起排尿的紊乱产生尿潴留。麻醉可使患者对膀胱充盈的刺激感觉敏感度下降,导致排尿不畅,特别是老年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尿潴留的现象。腰麻及镇痛泵使马尾神经麻痹,使受其支配的膀胱通尿肌张力松弛,致尿液无力排出。麻醉药物对神经的阻滞,阻断肛门部感觉功能并达到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目的,同时引起了膀胱平滑肌松弛无力和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的发生。2)术后疼痛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是手术疗法后的一种并发症。肛门与膀胱、尿道通过神经、肌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肛肠疾病术后疼痛可引起尿潴留。

2针刺疗法

2.1普通针刺疗法

对肛肠病术后尿潴留采用针刺治疗,以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中极穴为主穴,根据辨证分型,实证泻法针刺三阴交、中极;虚证补法针刺足三里、气海、关元。治疗2h内,患者均自行排尿。将肛肠病术后尿潴留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按摩中极、气海、关元,待腹肌放松后,持续挤压膀胱区,并口服甲硫酸新斯的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肾气不足选委阳、三阴交、气海、关元;气滞血瘀选血海、中极、三阴交;湿热下注选三阴交、中极、膀胱俞。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膀胱残余量、排尿完全通畅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2.2针刺加艾灸治疗

对肛肠疾病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以足三里为主穴,以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为配穴,手法以提插捻转为主,施以平补平泄的运针手法,留针30min后,随即施以艾条悬灸,每穴5min,设置对照组50例用常规方法首先督促患者下床排尿,听流水声,诱导其排尿,或者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热毛巾30min后鼓励其下床排尿,结果发现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37例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取中极、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曲骨针刺得气后将长约2~3cm长的艾条一节插在针柄上行温针灸治疗30min后瞩患者用力排尿,有效率为94.6%,说明温针灸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对78例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取中极、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膀胱俞穴,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同时用艾条灸中极穴30min,总有效率94%,证明针刺加艾灸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疗效明显。

2.3电针疗法

电针是在针刺基础上加用现代的电针仪,以加强局部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机体经络,以治愈疾病。在常规诱导排尿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选穴天枢、气海、关元、大巨、水道、中极、阴陵泉、三阴交,结果93.3%患者自行排尿。将以利尿汤口服配合电针治疗,针刺膀胱俞、阴陵泉、中极、三阴交,电针刺激30min。治疗后,91.9%患者顺利排尿。

3穴位选取

穴位选取多以下肢部、下腹部和腰骶部为主,但证型不同选取的穴位有所不同。研究腧穴使用频次表明常用腧穴有三阴交、中极、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气海、肾俞、水道、膀胱俞、次髎、曲骨、太冲、太溪、合谷、秩边、百会、血海、三焦俞,共计18个穴位;少用腧穴有归来、中髎、神阙等31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下肢部的远端选穴与下腹部、腰骶部的局部选穴为主,归经主要为肝经、任脉、膀胱经。

4普通艾灸疗法

将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排尿;观察组辨证取关元、神阙、气海、三阴交、中极、阴陵泉等穴位艾灸。治疗2h后,观察组97.8%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62.2%患者自行排尿,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赵虞文等采用艾灸神阙穴20min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在治疗后1h内,87.25%患者自行排尿。

5电针治疗

将78例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太冲(双侧)、三阴交(双侧)、水道(双侧)、归来(双侧)、关元、中极针刺得气后接电针,留针30min再配合常规诱导排尿;治疗组采用针刺八髎得气后接电针30min再配合常规诱导排尿,结果为治疗组愈显率92.31%,对照组愈显率为61.54%,两种方法均证实了电针刺激使患者顺利排尿,针刺八髎效果更明显。

结语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常与局部神经抑制、损伤及术后疼痛有关。针灸疗法一方面通过针刺来兴奋神经,另一方面通过疏通神经传导通路来减轻疼痛、缓解刺激,达到解除尿潴留的目的。临床上多采用针刺中极、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阴陵泉等穴位,通过辨证加减穴位,辅以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等手法予以治疗。

参考文献

[1]姜文晓,陈建丽.肛肠术后尿潴留600例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2282.

[2]陈文婷,傅国强,沈卫东.针刺镇痛术后疗效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3,38(1):83-87.

[3]彭秀娟,梁洪,张永臣,等.针灸治疗尿潴留常用腧穴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3,54(23):2046-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