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住院患者服药安全的护理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心内科住院患者服药安全 的护理干预措施

张晓涵 邵娜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内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心内科疾病种类多、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复杂,心内科患者,给予安全服药护理干预,保证患者能够准时和正确服药。经过护理,患者服药时间、服药方法与之前相比,有明显提升。针对心内科患者,在其服药过程中,采取安全服药护理干预方式,能有效提高服药准确率,降低服药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安全服药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护理干预;服药安全:

1心内科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药物存储问题

(1)心内科药房存储药品较多,药品放置缺乏有效管理,不同种类药物随意摆放;不严格按照药物存储条件存放药品,部分需避光药物露天摆放,需低温保存药物未按要求储存在恒温冰箱中。(2)药品清点审核制度不完善,部分药品存储时间过长,失效问题严重,护士交接清点药物不仔细。

1.2医务人员因素

护士护理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查十对不够严格,很多科室都是护士把药取回后就整盒发给患者,服药的剂量、方法写在药盒子上。住院药品种类繁多,同样的药品有多种规格,致使护士对药品的规格剂量不能完全掌握,存在发错药的隐患。同时部分护士临床用药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够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协助临床医师进行治疗。

1.3患者因素

病情较轻的患者,自行外出,不遵守服药时间。不服从护理人员管理和指导,私自停药、减药或加药,影响了治疗方案的执行,降低了疗效,延误了对疾病的治疗,从而使看服到口落实困难。部分患者自觉症状轻或无自觉症状者,不重视服药治疗,导致服药受到影响。有多种原发疾病的患者自备药品种类较多,特别是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下降出现误服、多服、漏服,而致服药安全受到影响。少数病人的盒装药与家属的药物一起服用。

1.4服药管理

服药时间安排不科学,口服药物医嘱执行时间安排常根据护理工作情况决定,很少考虑药物特点及患者个体差异。如某些患者因做胃肠镜及B超检查,不能按时服用口服药。

1.5护理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管理不规范、质控机制不健全,缺乏逐级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

2加强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2.1严格药品分类管理

常规抢救药物摆放在醒目位置,方便取用;其他药物按照类目规范放置,使用统一容器存放,严禁药物随意放置,并注明名称,数量等;近效期药物设置专区放置,注明失效期,定期清理,保证药品质量;避光药物应当严格按照要求暗室干燥通风放置;冷藏储存药物则放置于恒温冰箱,2-8度保存,定期除霜。严格交接班,做好完备记录。定期进行心内科核对制度考核,将药品核对,交接班核对作为治理整顿重点,确保用药安全质量。

2.2完善口服药物管理流程

组织科室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身份识别制度,认真分析口服药物发放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了更适合病人治疗需要、更符合病人生活规律、更能确保服药安全、杜绝隐患的口服药物管理流程。

(1)要严格做到分餐发药,避免整盒药物,发给病人。(2)因为大部分药物一般在饭后服用,我们把发放口服药的时间调整 为7:00,7:30, 11:00,11:30, 17:00,20:00这样更符合病人的生活规律。(3)制订明确详细的发药流程:护理人员应当做好“三查十对”工作,实行双人核对、及时在执行单上签字。对于危险药品,名称、包装类似的药品更应当做好查对工作;患者有疑问时应及时查清,确认无误方可发药。

2.3加强护士培训,培养慎独精神

护士是临床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患者病情的主要观察者,处于临床治疗的第一线,有效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举办药物知识讲座,使得临床护士能够不断学习到新的药品知识,加强自己的知识积累,以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配合医师。

2.4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要主动倾听患者讲述病情,了解病情同时也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药物组成成分较多,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过敏现象。因此,在患者用药前,可适当对一些特殊组成药物的使用状况加以了解,降低其过敏的可能性。利用专业知识为患者解答疾病知识,为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 在患者拿药时,需要对药物的作用、保存方式、有效期、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加以解说,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程度。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协助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工作,并特别强调患者不可擅自使用药物,保证用药安全。

2.5加强对口服药发放的管理

注意口服药物发放管理,在心内科病区内设立专区域,列出常用药物口服剂量、实物、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降低患者使,用不当机率;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做好用药前、中、后指导,使患者能够明确药物基本知识,更好地配合临床用药;按护理等级巡视、观察,做好健康教育,督促病人交出自备口服药。

3结语

护理人员要加强安全风险意识,减少医患矛盾,在充分保障病人健康基础上,多于患者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基础,减少临床护理中风险发生率;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技术和疾病护理知识,科室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韩素,夏征兵,孙会琴.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误诊杂志,2010, 10(23)

[2]曾繁典.药物流行病学与药物警戒[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