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王海华

四川省射洪市中医院 四川 射洪 629200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佳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随机从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期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案中抽取84例,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分为两个小组,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抑制不良情绪的出现,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护理;SAS;SDS

作为一种肾脏疾病终身替代治疗的方法,血液透析时间长、费用高、经济负担大,大多数患者会产生恐惧、抑郁、幻想、猜疑等不良情绪,依从性较低,透析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对此,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心理负担,提高依从性,进而强化透析效果[1]。本研究提出心理护理干预,现将具体方法与流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3月期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为本研究一般资料,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分为两个小组,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女性=20:22,年龄分布:37~70岁,中位年龄为(43.53±5.3)岁。观察组:男性;女性=19:23,年龄分布:36~69岁,中位年龄为(42.48±5.2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代入卡方进行检验后,P值大于0.05,提示组间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规应用低分子抗凝,每周接受3次治疗,每次4h。在此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护理内容包含:

第一周——你最美好的时光。引导患者对往昔自己的幸福时刻进行回忆,并用大约400的文字进行记录,内容包含该事件过程,待写作完成后再细细地体位自己当时生活状态的美好与幸福。

第二周——感恩之旅。建议患者给自己周边人亲人写一封感谢信,要想清楚感谢的内容,在感谢信中要写清楚对方为你做过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对你人生的影响,然后再将这封感谢信亲自交给需要感谢的人。

第三周——助人练习。鼓励患者尽量为他人提供帮助,虽然这些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可以帮陌生人指路,帮助邻居拿快递等,并把这些帮助他人的事件记录在日记中,并阐述这些事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第四周——三件好事法。建议患者在每晚睡觉之前,花10~15min记录当日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的三件小事,这些事件无论大小,例如:跟自己的朋友聊天很开心、体重控制效果佳等等,在对这些事件记录时应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开展:一是,事情的发生经过;二是该事件发生的原因;三是该事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第五周——学会乐观。建议患者花10~15min记录本周发生的让自己感到难过或伤心的事件,例如:今天对自己的亲人发了脾气、遇到一个不喜欢的人等等,在记录这些事件时也应该按照以下五个步骤开展,分别是逆境——想法——后果——反驳——激发[3]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时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每次干预事件为30~40min,连续干预5周,均由同一名护理人员开展。

1.3观察指标

患者心理状态评价内容主要包含焦虑和抑郁两种情绪,其中焦虑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2]进行评定,每个量表中均共20个选项,采用4级评分法予以评定,其中没有或者很少时间有为1分;有时有为2分,大部分时间有为3分,绝大部分时间或者全部时间有为4分,总分为20~80分,分值越高提示焦虑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值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临床观察指标采取(5f9a75c5bd254_html_478f154715f09bfc.gif5f9a75c5bd254_html_d1906f8dd79be8e8.gif s)表示,经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施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护理后,两组的SAS与SDS评分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5f9a75c5bd254_html_d1580a6df5d5386b.gif ),分]

组别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2)

52.32±1.42

38.16±2.21

61.38±1.14

42.08±2.25

对照组(n=42)

52.35±1.45

44.21±2.24

61.35±1.16

50.25±2.51

t

2.144

5.254

1.256

6.324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终末期肾脏疾病主要治疗方法,需长期坚持透析[3]。然而,由于病情反反复复,病情改善比较缓慢,治疗费用高,再加上疼痛不已,维持性透析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依从性较低,不利于临床治疗。所以,在透析过程中不仅要接受常规护理,还应予以有效的心理干预,优化患者心态,提高依从性,强化治疗效果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心理干预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的一类心理疗法,其目的在于提升患者优秀品质、积极情感以及正性力量,干预方法包含书写、品味、行为任务等。大量实验证实将积极心理干预应用在健康人群及患者中,不断可以提升个体的积极心理水平,还能促进其机体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证明了心理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马丽.观察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7):162+164.

[2]徐蕾.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0):113.

[3]李小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护理干预的进展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