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不同湿化液对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的 影响观察

徐娜

金华市中医医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三种湿化液对气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三种湿化液(0.9%NaCl.0.45%NaCl和1.25%碳酸氢钠)滴入气管套管内,在滴注后第5天和第10天观察各组患者气管内痰液黏稠度及并发症(感染、痰中带血、痰痂堵塞气道)发生情况。结果0.45%盐水组和1.25%碳酸氧钠组的稀释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两组的稀释效果均好于0.9%NaCl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45%NaCl组和1.25%碳酸氢钠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0.9%NaCI组(P<0.05)。1.25%碳酸氢钠组在预防痰痂形成方面优于0.45%NaCI组(P<0.05)。结论0.45%NaCI和1.25%碳酸氢钠的稀释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中尤为1.25%碳酸氧钠的稀释效果最为满意,1.25%碳酸氢钠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液。

【关键词】:气管切开 湿化液 并发症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后,患者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并可损害黏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受阻。同时分泌物储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因此,湿化呼吸道对气管切开患者十分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间12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平均58.3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所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治疗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湿化方法 分别使用0.9%NaCl、0.45%NaCI(0.9%NaCI加等量蒸馏水)和1.25%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10 ml加蒸馏水30 m1)滴入气管套管。具体方法为:气管套管口用双层纱布覆盖,使用微泵注射器缓慢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6~8 ml/h。

1.3痰液粘稠度的判定方法[1]I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吸痰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I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吸痰管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灰黄色,吸痰时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吸痰管内壁滞留大量痰液,不易冲净。痰痂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或痰痂堵塞吸痰管。气道出血指吸痰时发现痰中带血或血痰。感染指痰液呈脓性,可有发热(≥37.5℃),X线检查有纹理增粗或片状阴影等体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三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比较(表1)

表I三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n(%)

组别 n


5d



10d


I度

II度

III度

I度

II度

III度

0.9%naCL组

40

2(5)

25(62)

13(33)

3(7)

15(38)

22(55)

0.45%naCL组

40

20(50)

16(40)

4(10)

12(30)

16(40)

12(30)

1.25%碳酸氢钠

40

22(55)

14(35)

4(10)

17(4)

19(48)

4(10)

从表1可以看出,气管切开术后5 d时0.45%盐水组和1.25%碳酸氢钠组的稀释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而两组的稀释效果均好于0.9%NaCI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气管切开术后10 d时0.9%NaCI组与0.45%NaCl组和1.25%碳酸氢钠组比较P

2.2三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表2)

表2三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n(%)

组别 n


5d



10d


痰液带血

痰痂形成

肺部感染

痰液带血

痰痂形成

肺部感染

0.9%naCL组

40

16(40)

13(33)

12(30)

18(45)

20(38)

15(38)

0.45%naCL组

40

8(20)

5(12)

4(10)

9(24)

10(40)

6(15)

1.25%碳酸氢钠

40

7(17)

4(10)

4(10)

7(16)

3(7)

5(10)


从表2可以看出,气管切开术后5 d 0.45%NaCl组和1.25%碳酸氢钠组的痰中带血和痰痂形成和肺部感染率均明显少于0.9%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0.45%NaCI和1.25%碳酸氢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其中以1.25%碳酸氢钠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10 d时0.9%NaCl组的痰中带血和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0.45%盐水组的痰痂形成率亦明显高于1.25%碳酸氢钠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3讨论

3.1 上呼吸道是呼吸系统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护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而气管切开后气体经套管直接入肺,失去了正常上呼吸道的湿化、加温、过滤作用,易导致呼吸道干燥,气管黏膜上皮纤毛运动功能降低,痰液脱水变稠而不易咳出,甚至变成痰痂或痰栓,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2]。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管道湿润、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文献报道[3],用生理盐水作湿化液,由于肺蒸发面大,盐水进人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很快,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而加重呼吸困难。因此,用生理盐水气管内滴药法常达不到理想的湿化效果。用蒸馏水或0.45%NaCI更符合生理要求。蒸馏水属低渗液体,对痰液的稀释能力较强,用于痰液粘稠且多的患者。蒸馏水因其不含杂质,被广泛应用于呼吸机常规呼吸道湿化。碳酸氢钠的疗效部分可能与其碱性有关。在碱性溶液中,痰的吸附力降低,并可加强内源性蛋白酶的活性与纤毛运动,而且可取代粘蛋白的钙离子,促进粘蛋白降解。因此。我们认为0.45%NaCl组和1.25%碳酸氢钠的稀释效果较好,其中尤以1.25%碳酸氢钠的稀释效果最为满意,1.25%碳酸氢钠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液,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姜超美.白淑玲.人工气道后获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7):43—41.

[2]Drudling MC.Re-examining the practice of normal saline instil—lation prior to suctioning[J].Med Surg Nursing。1997,6(4):209—212.

[3]Young J I,Hee Seung Kim,Jeong Hwan Park.Instillation ofnormalsaline before su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J].Yonsei MedicalJournal.2002,43(5)160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