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研究

王丽丽

苍南县血站 浙江省温州市 325800


【摘要】目的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提升血站采血护理工作质量及对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情况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总计100例,均选自本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献血时间均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血站实施常规管理阶段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血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阶段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血站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显著提升血站采血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血液合格率,可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血站采血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工作质量;血液合格率

新时期,无偿献血的人数越来越多,无偿献血指的是人们无偿献出适量血液,检查合格后提供给需要救治的患者,同时也可用为家人和自己储备血液,避免意外发生继续用血。在献血过程中,血站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血液采集的有效性,能够提升无偿献血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这对于促进血站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为此,本研究中血站采血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分析此举对血站护理质量及血液合格率的影响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总计100例,均选自本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献血时间均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的50例献血对象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为24-50岁,均值(34.82±2.37)岁。观察组中的50例献血对象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为24-49岁,平均年龄为(35.11±2.42)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依照血站采血管理规定开展日常采血工作,采血前对志愿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采血后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血站成立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详细分析工作实际情况,汇总采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特别是要关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血液报废率相关影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将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逐步完善采血质量改进方案[1];(2)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调整良好的心态,能够规范完成各个流程,避免因为人为原因影响顺利采血或是血液质量;采血之前需要积极和献血者进行沟通,并准确评估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对献血者进行鼓励,提升其依从性,降低紧张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介绍献血流程,同时告知不会存在异常不适感,献血也不会影响正常人的身体健康;针头刺入血管时献血者的心理紧张程度最为严重,甚至有些献血者可能会因为过度紧张,导致身体状态不适合积血献血,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确保献血顺利完成;(3)献血前需要强化细节护理,积极协助患者做好献血准备,并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调整献血者最佳状态;提升护理工作主动性,热情接待献血者同时详细介绍献血环境,尽量降低献血者的紧张感;采血场地需要定时进行消毒和清洁,为献血者营造舒适和干净的环境,提升采血设备的安全度,避免因为污染导致血液报废,血液采集后要严格按照规定收集和存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1.3 指标观察

发放调查问卷评定无偿献血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采取不记名方式开展,问卷总计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研究对象对护理工作越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

观察和记录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情况及血液报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业软件(SPSS22.0)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和血液合格率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献血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对照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献血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献血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50

27

21

2

48(96.00)

对照组

50

20

22

8

42(84.00)

x2





4.000

P





0.046

2.2 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及血液合格率比较

对照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血液报废率高于观察组,组件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 2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及血液合格率比较[n(%)]

组别

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血液报废率

观察组

6.00(3/50)

4.00(2/50)

对照组

20.00(10/50)

18.00(9/50)

x2

4.332

5.005

P

0.037

0.025

3 讨论

血站主要功能为血液采集,包括采集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然后进行检测和储存,将合格的血液供应给需要血液输入的人,对于医院的治疗和抢救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采集血液时,一方面要重视提升血液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对献血者进行合理管理,提升献血者舒适度、降低其不良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能够让更多的人加入义务献血的队伍中,能够为存在血液需求的人提供帮助[2]

常规采血护理模式,通常针对献血后出现的问题给予有效解决措施,献血者满意度并不理想,且数据显示血液报废率相对较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优化。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从心理、环境、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和专业度等方面全方位的开展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洞察能力,使其拥有更加专业的心理专业知识,能够对献血者的情绪和状态准确把握,尽早发现献血者的不良情况,提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缓解和干预,提升工作规范度和专业度,能够确保献血顺利完成,同时提升血液合格率,利用专业和人性化的服务提升献血者的满意度[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和相关报道结论一致,提升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血站采血效率和质量有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血站在采血常规护理同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提升血站采血工作质量和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元瑾. 探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3):235-236.

[2]陈立丽. 分析血站采血护理实施质量管理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浆报废率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10):257-258.

[3]卞玲, 柏则蓉.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18):2570-2572.

作者简介:王丽丽(出生74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浙江苍南,职务/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单位苍南县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