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李胜兰

成都市 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市 610100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展开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后采用HAMD测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并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帕金森抑郁症;抑郁症状;影响


帕金森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姿势调节障碍以及运动迟缓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据相关调查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致于帕金森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该病可与抑郁症伴随或共同发病,总而言之,帕金森抑郁症已给我国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症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见的情感障碍,约有40%--50%的帕金森患者伴有抑郁症,但是在这其中仅有不足10%的患者会接受抗抑郁治疗,殊不知抑郁症不仅会加重患者运动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时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84例帕金森伴有抑郁症的患者展开了研究,并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对比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下面请看详细报道。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纳入本文的研究对象共有84例,均符合帕金森的诊断标准,且均伴有抑郁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内男女患者各21例,年龄为49--75岁,平均(60±1.3)岁。对照组内男女患者同样各有21例,年龄为51--78岁,平均(60±2.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表示差异不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比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病区环境、加强与患者之前的交流等等。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所承受的痛苦,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在医治疾病的同时解决患者因疾病带来的负面心理和生活不便。首先需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护理人员应耐心向其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并在此过程中采用健康宣教的方式向其介绍帕金森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同时要让患者认识到充分配合医生治疗的重要性,使其自觉配合医生治疗[2]。其次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变化以及用药后是否产生副作用,比如心脑血管系统副作用、消化道反应等,对于上述不良反应需护理人员提前告知患者,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要告知患者应对方法,在异常症状出现的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2)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还要密切关注其心理活动,鼓励其保持乐观的情绪面对治疗,树立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随着治疗进程的不断变化,患者的病情可逐渐趋于稳定,但是难以避免患者会因其他问题而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除患者的困惑,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3)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以便于随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鼓励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转移注意力或沟通交流等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以陪同患者看电视、看定影或讲故事等转移其注意力,消除因未彻底治愈疾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正确看待疾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抑郁症改善效果越好。并将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进行自我对照,将此作为依据评估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减分率大于75%可判定为痊愈,减分率大于50%可判定为有效,减分率小于50%即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检验方式为t,计数单位检验方式为x2,分别采用x±s、n%表示组间对比结果。以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HAMD评分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对比结果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后两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护理前后HAMD评分(x±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2

23.69±2.68

19.03±1.62

对照组

42

22.94±2.36

21.79±2.61

t


1.361

5.823

p


0.177

0.000

2.2比较临床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临床总有效率(n%)

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42

25

16

1

41(97.62%)

对照组

42

13

19

10

32(76.19%)

X2





8.473

p





0.004


  1. 讨论

据有关数据表示,帕金森并发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中脑边缘系统以及中脑皮质系统分泌多巴胺含量减少具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还有可能与患者运动障碍以致于生活能力下降有关,但无论是因何而起,患者都会出现绝望、自卑、时常哭泣等抑郁症表现,甚至不愿与他人交流,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持戒备态度,而这种情感障碍会加重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以看出,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状态才是治疗的关键,但是治疗只针对疾病,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干预,为此我院认为应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症状,增强疗效[3]。心理护理是一种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而形成的护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改善其情感障碍,从而促进身心恢复。

经此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且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借鉴。

4.参考文献

[1]丁一,张智慧.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00(018):131-132.

[2]段小宁.探析帕金森病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B06):1851-1852.

[3]陈滨.心理护理在帕金森病抑郁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其对焦虑抑郁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7,000(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