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生物学科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杨瑞敏 文 媛

大冶市实验高中 湖北省大冶市 435100

摘要:具备基本的学科素养是高中阶段各学科教学中应该切实践行与深度培育的关键。在学科素养的驱动下,学生便会带着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迫切的夙愿探究学科理论与实现应用之间的关系,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有助于学生认知技能的提升与增强。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起互通桥梁,促进学科学习认知与综合素养培育。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生物学科素养的渗透、融合、培育,促使学生以更为广阔的视域探究生物内涵,感知生命本真,认识生命现象,为确保高中生物教学更好开展而提供助力,铺设道路。

关键词:生物学科素养;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渗透;分析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涉及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领域,既体现着生物学科的已有特性,又拓宽生物教学的视域。而且,实现生物学科素养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渗透、融合、衔接、关联,可以为促使学生深度探究生物内涵、感知生命本真、了解生物现象提供更为多元、丰富、宽泛的引导与驱动,为确保高中生物教学向着更加符合学生认知需要,更好顺应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迈进。因此,教师在实现高中生物学科素养渗透过程中,应该以学生实际与认知特性为基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生物知识,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生物、用生物中获得对于生物学科素养的深度塑造与充分培育,深刻体悟生命观念,逐步提升理性思维,深入参与科学探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启全新认知发展旅途。

一、有效渗透科学史论,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科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既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理论的教学,更应该加强对于科学史论的渗透,让学生深入了解具体生物理论、知识、内容形成的过程,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与价值。而且,很多生物史论中都蕴含着不同科学家探究生命现象、生命规律中所展现的精神、品质、态度,将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对于科学精神的培育和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具体生物知识内容教学时,可以适当融入对应生物史论的介绍、展示、分析,让学生近距离感知不同科学家在生物研究之中所采用的思维、表现的精神、呈现的态度,利用实验、故事、案例等,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敢于创新提升。例如,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孟德尔的成长之路作为教学的起点,顺势引出孟德尔所提出的遗传学两大定律,组织学生自行讨论其成功的原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进而达到有效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切实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二、适时融入生物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自然科学,将生物实验适时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既有助于课堂教学魅力的彰显,又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而且,借助生物实验的驱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也会获得充分提升。因此,教师在落实生物学科素养培育时,应该加强对生物实验的融合、渗透、应用,尤其对于一些比较借助实验方可获得深刻理解的学习内容,必须积极搭建平台,适时创造条件,充分提供帮助,使学生实验探究所需要的器材、试剂、资源、要素等获得充分满足,让学生在实验辅助下逐步实现自身生物学科学科素养的多元培养。在实验开启前,做好最基本的实验保障,对实验流程、目标、要求等科学预设,以减少学生实验操作中诸多谬误的出现。在实验探究中,多关注不同学生的表现、反馈,尤其对于所出现的很多即时性、常规性、人为性问题,第一时间予以指导,并帮其改进,进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的培养。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及时总结,分析反思,得出结论,关联所学,使生物实验在学生学科素养培育领域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发挥。通过生物实验作用的充分发挥,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问题,实现高效学习,增强探究意识。

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路径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问题、事物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规律,加强对生活资源的利用,可以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进而达到切实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科素养渗透,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目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借用时,往往以课本或者教材为主,对于诸多课外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引入、应用少之又少,以致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乏味,学生思维发展严重受限。而通过对多元性、丰富性、鲜活性生活资源的引入,则可以于无形之间增强、提升生物课堂的感染力、影响力、发展性,对学生生物学习给予有效辅助。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对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引入,让学生在诸如具体生物、典型案例、生活元素的驱动下,开展问题探究,进行生物学习,在切实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逐步提升、增强高中生物教学的效能。例如,在开展“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师学,教师可以以高倍显微镜为辅助资源,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性,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自行采集不同植物的叶子等,随后再次回到课堂,开展观察。观察中很多学生可能会遇到看不到现象的情况。此时,教师再予以强调:只有藓类叶片不需要处理可以直接观察。接着继续组织学生自主探索、观察、了解,以切实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为确保生物学科素养渗透而提供多元而丰富的驱动,帮助学生深刻领域生物内涵,感知生物魅力。

四、结论

总之,将生物学科素养渗透至高中生物教学,已成为新时代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贯通始终的发展倾向与基本思想。而且,随着生物学科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深度渗透、融入、体现,学生的认知视域将会更加宽泛,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逐步提升。因此,教师在落实高中生物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物学科素养的渗透,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知识指导,适时创新教学路径,不断变革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为多元、丰富、高效的认知驱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探究、多元学习、内涵发展中逐步塑造自身学科素养,更好提升认知能力,为促使高中生物教学更好发展而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强劲助力。

参考文献:

[1]李胤宁,杜变变.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9(A4):149-150.

[2]陈卓.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探究及培养对策[J].高考,2020(01):157.

[3]陈波.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高考,2019(31):50.

[4]刘焕秀.生物学科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中华少年,2019(0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