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一带一路”倡议与儒家“软实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8
/ 2

浅论 一带一路”倡议与 儒家“软实力”

冯露露1

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 山东济宁 273100


[摘要]“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就备受学界关注,实质是代表着“硬实力”的“舰炮外交”朝着发展理念的“道义外交”转变。儒家“软实力”凝聚了儒家先贤的政治智慧,是破局“修昔底德陷阱”和“文明冲突”关键。需要一方面发掘儒家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现代性转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儒家文化产业,使之具有强大的媒介依托;更需尊重与借鉴沿线文化之精髓,“和而不同”实现文化交流。

[关键词]软实力;儒家“软实力”;文明冲突

前言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国内外学界在“红色巨人”轰然倒塌的震撼中,开始思考国家“硬实力”之外的其他力量。其中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softpower)”引起了诸多共鸣。他认为国家之综合国力,即包括由经济、军事、人口、资源、科技等“硬实力”,还包括“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即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政治价值观、民族凝聚力等“软实力”。进入20世纪,小布什时代新保守主义政策及其主导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将美国“硬实力”展现淋漓,但也极大损耗了美国战后致力塑造的自由、民主之形象。对此,2004年,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提出了“巧实力”的概念;2007年,美国前国务卿阿米蒂奇和约瑟夫·奈在《巧实力战略》这份研究报告中又作了详细阐述,试图拯救美国“不可思议的自我毁灭”。

一、儒家“软实力”:儒家先贤的政治智慧

无论“软实力”或“巧实力”,都在强调物质力量之外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早在2000年多年前的中国,儒家先贤们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如孔子言“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将对外交往由“兵戈”转为“道义”,其中的“文德”,就是“软实力”。

系统来说,首先,儒家为一性善论哲学,讲求“明心见性”,尤倡“明明德”诚其意”“慎其独”等。核心就是塑造自身道德形象。儒家由君子“齐家”“治国”,最终“平天下”,故此儒家本身的政治形象与政治追求都是完美的、极致的并富有人文关怀的。这注定了儒家之哲学思考、政治主张本身就处在“软实力”范畴之内。

其次,儒家之言治,有内圣外王之道...”“强调人类优秀文化与个人道德人格在治国治世上潜移默化的熏陶转化作用,即以人文化成天下,任教不任法、任德不任力,不主张在治国治世上只依靠政治权威与法律力量来管制国家社会”与西方所主张的“警察权力”和“法治至上”完全不同。这就使得儒家对于“硬实力”有着天然性的排斥,认为这是“霸道”的体现,而要治理国家,要平服天下,要四方归心、外国来朝,需要施行“王道”。

最后,中国古代社会将中正和平之理念奉为最高理想。无论是唐代还是明代,中华以和平的理念、博大的胸襟包容四方,中华文化由此也辐射周边。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够从东亚、东南亚感受到浓厚的中华文化,即便是在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我们也能不时领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华的“软实力”已经在儒家先贤的启示下,影响了世界几千年。


二、“修昔底德陷阱”与“文明冲突”的破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儒家“软实力”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热门词汇被西方尤其是美国学界所热衷,而与之相同待遇的,还有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西方学者们的鼓噪。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方学者将之具体化,试图以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来作为阻碍中国对外合作发展的有力武器。

然而,恰恰正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各国,从古至今皆为中华文明辐射路径上的受益国,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汇融合的参与者。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传播不息,儒家的诸多思想与倡导早已经被广泛接受,儒家“软实力”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而这源自于儒家对“和”的追求,其本质是“和而不同”。

儒家讲“和而不同”是基于广泛的历史实践,其在历史上被称为“和同之辩”,如史伯“和实生物”的典故,晏子“和如羹焉”的典故皆是阐述“和”“同”关系。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看似是说做人道理,实际上是对“和”“同”关系的集大成之论,是说“道德修养好的人...他们善于协调各种分歧意见与矛盾,而不是盲目附和,能够在各种分歧中达成共识,使一切都能做得恰到好处,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而小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各种不同的矛盾,只会盲目苟同,不善于协调,因而也就形成不了新的和谐。”冯友兰先生概括道:“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只有一种味道,一个声音,那是‘同’;各种味道,不同声音,配合起来,那是‘和’。……客观辩证法的两个对立面矛盾统一的局面,就是一个‘和’。”

回到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在儒家“和而不同”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几千年交往中,我们始终是“君子”的一方,以“和而不同”够妥善处理与当地不同文化、宗教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依然沿用“和而不同”方式,这使的儒家“软实力”成为“修昔底德陷阱”与“文明冲突”的破局之关键。

三、“一带一路”中传承发展儒家“软实力”的路径探究

第一,发掘儒家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有效的现代性转化,适应当前社会与国际交往需要。目前儒家文化的许多内涵、特质还不能够有效的适应现代社会,甚至被一些人错误的利用,将传统社会一些糟粕的东西融合进来,甚至使“传统”“国学”成为一种贬义。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

第二,大力发展儒家文化产业,使之具有强有力的传播媒介。曾经一张叙利亚难民儿童领取书包的照片被热议——照片中,小男孩手中的书包所绘的奥特曼,为日本动漫中的形象;其上面用中文写着“迪迦奥特曼”五个字则显示出他的生产国是中国;小男孩后面,一名美国士兵正在把物资发放给更多的难民。许多人感慨,一张照片将美国的军力、中国的生产力和日本的文化影响力完美展现。这其中日本的文化影响,就是“软实力”。其载体是我们熟悉且喜欢的漫画,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软实力”得到了极大扩展。

第三,尊重与借鉴沿线文化之精髓,致力于破局“文明冲突”。正如上文所言,儒家讲求“和而不同”,始终保持博采众长、革故鼎新。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在与沿线各地区的交流当中,也要不断的吸收各文化的精髓,促进儒家文化的现代发展。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各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切实的寻求交流渠道和交流空间,通过文化交流来解决争端与纠纷。

结论

“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我国对外交往的最大战略举措,不仅造福于中国自身,也是造福于全人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中,儒家“软实力”一定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成为促进文化交流、文明共荣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软实力[M].中信出版社.2013,5.

[2]钟龙彪.“巧实力”战略与奥巴马新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9(05):7-12+43.

[3]王有华,成积春.中华民族复兴的“软实力”视角——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1):58-61.


作者简介:冯露露(1983.11—),女,汉,山东邹城人,本科学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孟子思想与儒家文化现代性转化。



1 本文为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传承发展儒家‘软实力’研究(20JSGX06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