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区上游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5
/ 2


东平湖区上游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

郭莹莹

泰安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 研究分析了东平湖区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土保持防控措施体系,为水土流失治理与重点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为该类型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土流失作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泰安市地处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是我国北方土石山区的典型区域,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在此典型侵蚀区开展水土流失调查研究,构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不仅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绿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还可以为国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重点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为该类型其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本研究选取东平湖区上游,即从戴村坝以上泰安境内的大汶河流域,包含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五个县市区进行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

1研究区概况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水库调蓄区,是黄河下游仅存的天然湖泊和最大滞洪区,承担着随时分滞黄河洪水和接纳大汶河河水的重任1,在国家水资源配置战略中地位突出,同时也是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其水土流失已加速了泥沙灾害和水面污染2,3]。东平湖区上游属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426.76km2,主要分布在中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局部地区有少量重力侵蚀发生。受地形、土壤、岩性和植被的影响,侵蚀类型以面蚀和沟蚀为主4,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58 t/km2.a,年侵蚀总量为405万t。

2 水土流失防控存在的问题

泰安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东平湖区上游开展高水平、高标准生态文明规划建设,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地”行动,持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使开发建设与保护水土资源同步进行,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但仍然存在着水土资源破坏,土壤肥力降低,生态失调,淤积泥沙,洪旱灾害等问题。

(1)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管理不够严格,乱开、乱挖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大了坡面、沟道、河流的泥沙来源,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速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2)缺乏水土流失治理的科学规划设计,造成工程建设投资高稳定性差,工程保存率低,效益发挥不显著。

(3)粗放的传统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项目区生态环境基础较为脆弱,承载力十分有限。

(4)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不够,从长远发展可能会超出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我国水土流失防治,主要是通过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进行的5。面对东平湖区上游水土流失的特点,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合理防治水土流失,建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十分必要和紧迫。根据研究区区域发展综合情况,建议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控措施、预防措施等进行综合防控。

3.1工程措施

(1)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保证率,建立防护工程、开展土地治理工程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建设等,增强抗旱排涝的能力。

(2)合理利用东平湖区上游水资源积蓄能力,增大东平湖区上游现有的蓄水工程控制面积,减小受地形条件限制,充分拦蓄利用地表水资源。

(3)修复原有老化、破损严重的水库灌溉渠系,完善供水管网系统,充分利用水库调蓄能力。

(4)针对生活污染物排放,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后排放,同时补助村民安装简易化粪装置,减少河道水环境压力。

3.2生物措施

(1)合理栽植水土保持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饲料林等,提高涵养水源能力、从根本上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2)实行基本农田保护,采用改变微地形措施、增加地面覆盖措施、增加土壤入渗措施、节水灌溉等方式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产业,提出肥药双控目标,消减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

(4)采用生物物理等污染处理技术,把握源头和关键问题,防治水土资源污染,提高污染的治理水平。

3.3管控措施

(1)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生产力和抗灾能力。

(2)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调整土地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利用方式等,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加大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明晰水权,健全水市场,使水资源得到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

3.4预防措施

(1)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合理布设防控措施,推进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建立。

(2)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尝试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加强水土资源保护的宣传,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增强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普及节水技术,做好人口控制,缓解水土资源压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4 结语

面对水土流失等严峻形势,东平湖区上游需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健全完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控措施、预防措施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控体系,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统筹发展,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窦素珍,王斌,侯存伦,曹雪昌.治理大汶河河流污染,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合格[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2,21(1):102-105.

[2]温家华,徐征和,武玮,祁泽慧.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16(3):118-124.

[3]吴晓婷.大汶河泰安段水质评价及水污染控制初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01:32-34.

[4]左欣,康绍忠,梁学田.大汶河泰安段水质评价与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5,36(4):557-563.

[5]李小芳,张霞,朱莉莉等. 晋西残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9:157-15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