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4
/ 2

“道德与法治 +”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

许成香

济南市长清区文昌中心小学 山东 济南 250022

摘要:道德与法治主要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安排的非科学性的活动课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用眼去看用手操作,亲身感受道德和法治课堂带来的魅力。本文主要立足于科学的教育理念,围绕“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领悟,从而获得情感共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新课程

引言

在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这阶段的教育[1]。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有利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学生指明正确的人生道路。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根据相关的科学理论来围绕既定的开展教学,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

  1.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重要性

1.1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材的关键所在便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能够针对学生的主导地位来开展教学,而“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法便是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讲至关重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2]。“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法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帮助学生引起共鸣,且教学氛围生动活泼,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风格

通过“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形式上教室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用文字和图片来开展课堂教学,而是注重运用法治故事的方法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这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风格。

1.3促进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融合

通过“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方法,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德育工作紧密相连[3],同时能够按照教育主题循序渐进的开展活动,对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来讲极为便利,教师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策略

2.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要将课堂放手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让他们积极的自由的去开展学习,进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获得积极的、正面的学习情感体验。学生既能够收获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又能够进一步的渗透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以一种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有效化解师生矛盾,从而得到学生们的敬重和支持。教师要树立起自身的道德模范形象,做学生的严师益友,既对其提出高标准的学习要求,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互动,共同学习和生活,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在课堂开展过程中,要实现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往往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机会,课堂之中缺乏提问,从而导致师生之间交流不足,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沦为课堂知识的被动接收机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会逐渐消失[4]。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尝试互动式教学,引入相关的案例,与学生们进行探讨和研究,将生活实际与课堂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讨论。当学生进行激烈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走进小组,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倾听,并且进行实时的点评,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学生们加以引导,保障讨论能够顺利进行。这种做法能够实现高校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应用知识的乐趣,发挥自主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2.2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常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因此在道德和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愉悦,这对学生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帮助[5]。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在开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避免在课堂上感受到拘束和陌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3给予学生正向积极的评价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首先,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找出学生的优点并积极的给予鼓励,通过正向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能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配合教师工作,同样,如果学生表现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不应该一味的批判学生,要面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告诉学生改进的方法及方向。其次,同学评价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伙伴之间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观察伙伴或倾听伙伴的主要想法,从而找出伙伴而存在的优点或不足之处。如果伙伴的评价并不完整,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之间进行多个评价,帮助学生在伙伴的勉励当中不断的成长和进步。最后,家长的评价也至关重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必须要及时的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通过适时的夸奖保证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2.4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与德育效果

目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生活教学的实际案例来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日记或心得的方式来总结自身的感想,通过这样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会反思及总结,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反面的故事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点[6]。例如教师在讲解老太太过马路却反而被碰瓷的故事,教师要告诉学生自己应该主动的帮助老人,但是老太太的做法却违反了基本的道德,使学生能够了解并不是所有的老太太都会运用碰瓷的方式来获取医药费或赔偿,通过简单生活案例的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的,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更好的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孟庆楠. 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胡莉英,高德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路径[J]. 上海教育科研,2020(01):57-60.

[3]金颖.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J]. 中国教师,2020(02):92-95.

[4]房敏.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0(09):74.

[5]王桂香,张丽. 《我爱我家》校本选修课程让爱与责任落地生根——基于道德与法治主题式综合课程的实践和反思[J]. 小学教学参考,2019(09):70-72.

[6]林雪城.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校本作业设计[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