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困难学生隐性德育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高职院校困难学生隐性德育模式研究

袁晓笛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11112

摘要

许许多多青年学子的理想和梦想,一直以来都是上大学,他们把上大学当成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是这种理想和梦想夹杂进忧虑的成分后,谁又能明白他们的内心之痛呢?“怎样面对贫困?”这样的话题总是出现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演讲台和校报上。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这样的困难生在每个高职院校都存在,这种现状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尤为显著,资金缺口增大和资金紧张越来越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问题,困难学生所引起的一连串问题得到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笔者把教育工作的目光投向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困难学生,就这一类困难学生的隐性德育模式做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困难学生;隐性德育

引言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养成优良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的重要任务,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指引方向。特别是承担着培养家庭困难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的任务,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高职院校具备明显得职业化的特征,这使得高职院校承担的教育任务比其他的普通高校更加复杂。而传统的灌输式的显性德育在我国高等学校里运用了几十年,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其具有的缺点和弊端也显示出来,尤其是在培养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明显的弊端,因此隐性德育培养模式在显性德育教育下衍生出来,并成为培养困难学生思品教育的主要方式,更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高职院校隐性德育的概述

隐性德育是依托显性德育之外的不被人们明显感觉的载体和实践活动展开来的,能够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经验和思想的熏陶,是一种使学生学习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显性德育一起,它们都是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服务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这也是在新教育改革下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在教育的内容方面,隐性德育不像显性德育那样具备直观性,而是以其零散的方式隐含在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学科教学环境、集体环境等的整体环境中,以及社会上的实践活动中。并且它不被学生用心的关注,也不被学生明显具体的感知。在教育方法上面,隐性德育蕴藏在四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里面,通过思想教育资源在不被学生感知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的熏陶,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高职院校困难学生隐性德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文化隐性德育的功能主要存在隐藏于各不同载体的德育要素,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忽略了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德育要素的渗透,过分追求水泥建筑的现代化效果,很多刚建的校园楼简直和工业开发区类似,盖得像厂房车间一样,宿舍就像火柴盒一样,一部分重要的建筑似乎已变为各种技术和金属材料的炫耀物。某些高职院校的隐性德育文化景观只是为了“观”而“景”,出现严重的偏离,形式内容过于苍白,缺乏文化内涵,看不到人文精神和特色理念,形成“空心化”症状,所有这些建筑存在成为了一种摆设。另外,存在的现象是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学校中的隐性德育文化的特点,强调直接灌输给困难学生各种规章制度和精神理念,忽视物质载体,起不到对困难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作用,反而容易使得困难学生对隐性德育文化产生抵触的心理。在传统的社会意识中,认为高职院校学历低、社会认可度低,这些认知使得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困难度更大了。

3.高职院校对困难学生隐性教育的措施

3.1加强对困难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待贫困学生的问题上,采取了不恰当的做法,违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例如学费不交清,不能参加考试,很多没有交上学费的困难学生被拒于考场之外。院校对此表示这也是很无奈的方式,困难学生欠费多,影响到了学校的发展;而困难生们则表示,这样的举措实在不近人情,家中确实没钱。怎样解决困难生欠学费这一高职院校中的现象,再一次引起了社会上的重视,学校不是慈善机构,对欠费的困难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好像无可厚非,人们固然可以理解学校的难处,是否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比如采取学分弹性制,允许学制延长,或者可以申请毕业提前,只要是能拿到足够的学分。教育者应当具备健全的品格,崇尚如信徒般的教育,如果经济利益排在第一位,那就是跛脚的教育。

3.2加强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困难学生的的隐性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困难学生属于院校中的弱势群体,研究表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容易产生很多不同的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不仅阻碍了困难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树立,还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高职院校的隐性德育,要重视困难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加强困难学生的受挫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困难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3增强网络力量对困难学生德育的感染力

网络早就不是稀罕的事物,但是,如何就网络力量对困难学生更深入地开展隐性德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深化。提升关于困难学生隐性德育工作的主题网络建设,提升网络正面舆论的力量和网络负面舆论的把控,加强学校贴吧和论坛等网站的的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学校和社会还应当研究网络媒介传播的途径和困难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结合困难学生的需求来建立,尽可能地贴合困难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为困难学生努力拼搏、树立信心、实现理想、看清现状带来鼓励和希望。

结语

困难学生的隐性德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其关键在于:寓德育于乐、于心、于景、于理;化繁琐、抽象的德育教育作为隐性渗透,营造优秀的高职院校物质文化,促进困难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寓教于心,培养感人的高校精神文化,促进困难生全面和谐发展寓教于乐,创造活泼的院校文化,促进困难生科学进步寓教于理,完善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制度文化,促进困难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使他们学习有所成就,并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周琬謦.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D].大理学院,2011.

[2]邵群. 高校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研究[D].长江大学,2018.

[3]白默飞. 自主招生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困境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7(21):429.

基金项目;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计划项目2017YXS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