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升级思政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2
/ 2

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升级思政课堂

黄锦彬

福建省惠安第四中学 邮编: 362133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开发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思政教育成效的目的。具体而言,高中思政教师可以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来升级思政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怀。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高中思政教师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高中思政课程有助于高中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并且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这对于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教育部门发布的高中思政新课标,教师应当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来开发思政课程资源,比如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但是,限于各种原因,教师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到位,并未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应有作用。基于此,本文探索了高中思政教师应当如何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来升级思政课堂。

一、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中思政教学活动的意义

首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有助于培育高中生的爱国情怀。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联系都日益紧密,中国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而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遏制中国的告诉发展,采用各种方式打击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并且意图通过文化渗透来阻碍我国的发展。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让高中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革命先辈为了祖国和人民而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激发其爱国精神、培育其爱国情怀,并借此遏制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

其次,有助于将高中生培育成新时代的“四有新人”,并且增强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中思政教学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宣扬本地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优良作风等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在其熏陶下让高中生成长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此外,高中思政教学应当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确保其实效性。而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为思政课堂提供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实例,还能组织高中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能为思政课堂注入生命力,并且增强其吸引力,从而达到提升高中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中思政教学时的原则

首先,应用目的要明确。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中思政教学活动,必须保证应用的地方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之间拥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要有明确的应用目的,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为了让高中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团结统一”的重要性,可以结合“松毛岭战役”进行讲解。松毛岭战役的胜利正是军民团结的成果,当时松毛岭附近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参与到战争准备中,成年男子全部参加武装支前工作,门板都卸掉作了担架,就连妇女、少先队、儿童团也行动起来,为军人送布草鞋、运竹杯等。其次,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要适度,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固然能够升级思政课堂,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将其应用到思政教学的每一章、每一课中,这样的应用方式必然是简单累加且机械重复的,难以获得预期应用效果,甚至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三、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升级思政课堂的方法

(一)教师在课前要系统掌握当地红色文化资源

想要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来升级思政课堂,思政教师应在课前系统掌握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只有了解并熟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才能将其恰当的应用到高中思政课堂上。首先,教师可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福建为例,福建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新泉整训、项南纪念馆、松毛岭战役遗址等都是当地非常著名的红色文化资源,思政教师可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参观这些红色遗址、革命纪念场所等,这样就能对福建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翻阅相关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来了解福建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这种方式既能让教师了解本地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还能更加客观的认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从而为充实高中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提供更好的保障。最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课程来学习,比如参加福建红色讲堂或者是在网络上搜索福建红色文化讲座的相关视频,这也是提升其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教学内容中

教师应当依据教学需求,将福建红色遗址、红色作品、红色精神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此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首先,红色遗址是无可复制的珍贵革命遗产,教师可采用恰当的方法将红色遗址引入到思政课堂教学中。以《文化与社会》这一课中“体味文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中,让曾经参观过本地红色遗址的同学讲一下自身感受,教师再对其进行恰当的引申,以此来增强高中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高中生拓展第二课堂,带领其参观本地红色遗址,让其在实践活动中深入体味红色文化。

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一些纪念场馆来辅助开展高中思政教学工作。以《我国的政党制度》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其中一节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进行此节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高中生参观湖南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或者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其观看纪念馆中的陈列内容,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让高中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红色作品来辅助开展高中思政教学。比如,《福建红色文化读本》系列丛书,该丛书具有体系化、层次性、故事性的特点,且有专门针对高中生的版本,该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高中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政治认同,与高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将其引入到思政课堂中有助于切实升级思政课堂。

(三)灵活选择恰当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教师想要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来升级思政课堂,需要灵活选择恰当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巧妙融入到思政课堂当中。首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拥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依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案例,以案例为依托帮助高中生理解相关的思政知识,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以《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依托福建长汀红色文化设计一个“打造长汀精神”的案例,让高中生能够直观感受到长汀红色文化对于福建人文精神的影响,从而对“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够激活高中生的思维,同时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高中生思考并讨论“为了保护长汀的苏维埃政权,松毛岭战役中万余名无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标准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过深化高中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还有助于塑造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综上所述,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升级思政课堂,是当前高中思政教学实效性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其效果,教师在课前要系统的掌握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巧妙的将其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教学内容中,还要灵活选择恰当的思政教学方法。教师还应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更多恰当应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学兵.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堂之青神经验[J].教育科学论坛,2020(07):50-52.

[2]赵丽君.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现状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0,9(03):44-45.

[3]程欠欠.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1):53-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