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2
/ 2

浅谈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姚洪斌

尚志市马延灌区服务中心  黑龙江 尚志    150600

摘要:我国资源丰富,但是却存在着分布不均的情况,导致部分地区用水较为困难。水利工程是保障人民用水的重要工程,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我国兴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而钻孔灌注桩施工是水利工程修建时最为常用而且高效的一种施工技术。但是在使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本文对钻孔灌注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在水利工程中较为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为今后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都需要使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来确保工程基部的稳定,因此钻孔灌注桩技术对水利工程的基础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钻孔灌注桩技术也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一旦钻孔灌注桩施工出现问题,后续工作在进行时,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要消除其影响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修正。因此其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1.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概述

1.1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原理及特点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依靠的是物理压强原理实现的。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首先要在进行施工工程的混凝土中安装相应的导管,通过导管进行灌注。在进行施工时,埋设的导管两端在竖直方向存在高度差,之后进行灌注时,通过上端的入料口处灌入材料,由于导管两端存在高度差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将进料口处的原料向下挤压,浇灌到已经凝固的混凝土中,之后再逐渐调整导管,完成整个灌注桩工作。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相较于其他施工方式而言规模相对较小,而且主要在地面下进行浇灌等工作,因此施工时噪声相较于其他施工工作要小得多。这一优点使得许多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广泛使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此外,桩基适应能力强是钻孔灌注桩的主要特点之一。钻孔灌注桩技术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通过调整钻孔大小来调整灌注桩的直径大小,所以能够适应大多数工程的桩基需求。而且通过力学分析,能够对计算出桩基受力大小,灵活改变钻孔大小和结构,最大程度提高桩基承载力,避免工程受损。

1.2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具体流程

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包含较多的施工环节。首先在水利工程进行正式施工前,要进行必不可少的勘探环节。因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实施工程中需要考虑到的环节较多,不仅要考虑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土质结构,还要考虑到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对土壤质量的需求,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前还需要对施工现场土壤的组成成分和岩石的分层情况进行分析记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施工。在进行浇灌成桩之前还需要估计成桩可能性,因为成桩受到地质情况、湿度和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完成勘探工作后,便需要开始进行测量,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保障施工场地的平坦,便于进行钻孔以及灌注工作。此外还需要测量桩基的竖直方向,保障其竖直方向的结构正确。完成测量工作后,便可以进行主要的施工工作了,施工工作主要包括埋设护筒,调配泥浆、钻孔以及灌注等工作,埋设护筒工作主要是为了保护导管,安装的护筒规格需要根据钻孔灌注桩需求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泥浆调配则需要根据水利工程对混凝土的强度需求以及一些特殊需求例如防水等添加相应的材料。在进行开孔时,主要的参考要素以孔径为主,孔径应当与导管相适应。

1.3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

虽然目前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已经广泛被应用,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对整个水利工程影响较大的就是勘探以及测量工作。勘探出现问题,会导致施工时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而环境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对工程造成影响,如果勘探对地质评价出现错误,施工时,极易发生地质受损破裂的情况,钻孔的孔径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灌注时发生材料损失的情况。测量工作则会影响施工时各个结构的精度,测量数据不精确,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仅会影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甚至会影响整个水利工程上半部分。这将会导致水利工程的实际受力情况和设计图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整个建筑工程的耐水冲性会显著降低,工程寿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发生在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一段时间水利工程出现严重的结构损坏,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这种破损一般难以察觉,具有较大的风险。灌注桩施工方式也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目前我国使用的传统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技术要求方面不够严格,还需要提高施工操作的精确度,对灌注桩一部分结构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此外,灌浆材料也对整个灌注工作的质量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而灌浆材料由多种建筑材料混合,性质更加复杂,因此在进行灌浆材料制作时,应当尽可能保障其质量符合灌注桩需求。

2.加强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质量的措施

2.1改进测量勘探技术

测量偏差是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主要通过一些先进的测量勘探技术来进行,这些先进的技术能够有效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精确度。如在进行勘探时,可以通过遥感技术,采用高穿透性的微波波段进行探测,通过对遥感受到的返回波段进行处理,结合地质知识,可以识别出矿物类型,了解地质的大致硬度。还可以通过分析地下组成物质,还可以获得其他信息,如地下粘合度。在进行灌注桩施工时,还要考虑到地下水分活度的影响。在进行水平方向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激光照射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使其时刻保持水平,在竖直方向上,则可以采用电磁探测装置或者其他信号装置设备进行实时监督。

2.2改进施工方式保障钻孔质量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灌注桩的质量受到钻孔的影响,同时施工方式也会影响钻孔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改进钻孔的施工技术。在改进钻孔施工方式时,需要保障钻孔设备的稳定性,可以将多个排架桩连接起来,让钻孔设备在排架桩的固定下,准确定点钻孔。要保障钻孔质量,可以在钻孔设备前方安装一定的探测装置,在钻孔过程中实时获取钻孔信息,如钻孔的角度和地质结构变化等,保障钻孔施工的顺利进行。

2.3提高灌浆材料质量

灌浆材料质量是影响钻孔灌注桩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在进行灌注桩材料选择时,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材料。如水利工程大部分在水流周围,受水分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需要选择一些吸水性材料,尽可能中和土壤中的水分。在一些需要高承载力的区域,还可以添加一些粘合剂,增加灌浆内部结构的紧密性。还可以加入一些高分子材料,在控制建筑成本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灌注桩的质量。

3.小结

灌注桩工程作为一项全面性和隐蔽性较强的工程,由于具有噪音小、成本低、对环境干扰小等优势,在水利建筑基础施工中应用较多。桩基质量主要取决于前期的地质勘查、设计、原材料及施工等多种因素,质量监督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与优化,确保灌注桩施工质量。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灌注桩施工顺利开展。钻孔灌注桩技术对水利工程的基础有重要作用,只有保障水利工程的基础质量,才能避免后续建设成本的浪费,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潘秀平.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居舍,2019(25).

[2]李海峰.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