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研究

王海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 300392

要:在我国地铁建设初期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地铁空间布局和设计都是以满足实用为前提,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的不断改善,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使人们对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和景观的需求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铁车站、空间布局、景观设计

一、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概述

随着地铁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乘坐地铁已经不仅仅是舒适、安全和快捷的简单需求,地铁车站地面的建筑空间也不再是单纯的作为“节点”被利用,它已经成为多功能复杂型、值得被探访的城市标志性空间。它的社会角色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人们在乘换地铁或上下地铁时,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双重的满足。为方便疏散客流,车站整体的造型以分散的形式布置为宜,一般情况下车站设置一个出入口。目前地铁网线不断扩展,城市中的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不断增多,它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会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地铁车站地面空间的设计出满足吸引疏散乘客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城市规划的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要求,要做到易识别、大气、美观、协调等环境需求。

  1. 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研究

2.1地铁车站按区域环境的分类

根据地铁车站周边区域用地性质及环境特点,主要分为五大类。(1)生活办公型,指出入口周边以一般住宅与生活办公环境为主,周边环境特色元素较少。(2)核心商业区型,指出入口周边办公,商业服务设施比较集中,开发密度大,具有重要业态特色的出入口环境。(3)风景休闲型,指具有突出的景观风貌特色的出入口环境,主要包括景观公园、滨江绿化带等。(4)历史文化型,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和历史风貌的出入口环境,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和各类历史名胜古迹。(5)换乘枢纽型,指站点可实现多线换乘或多类型交通工具换乘,是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点,人流量较大。

2.2功能性空间的组成类型

结合地铁车站地面红线范围内的功能空间进行详细划分,可分为通道空间、集散广场空间、交通衔接空间,设施设备空间、绿地空间、驻留休憩空间,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与管控要点也有所不同,需根据空间功能及特性提出相对应的空间布局要求与导则。

通道空间应将人行通道、绿化带、设施带与建筑前的整体空间进行统筹规划,且地面步道应保持连续,不宜中断或缩减有效通行宽度;集散广场空间为人群提供短暂驻足等待、商业活动及休闲的功能性空间,需保证人流的集散,应尽量避开人流的主要通道空间,在易引发客流管控的车站出入口集散广场宜设置遮阳挡雨设施,并配以绿化景观;交通衔接空间需与市政道路接驳,交通流线避免影响通道空间,结合用地情况,合理利用树池间的道路设施带、过街天桥等区域分散布设;地面建筑主要包括出入口、风亭、冷却塔、无障碍电梯,平面布局、外立面装饰可采用标准化和个性化方式表达。

2.3基本设计原则

地铁出入口等地面建筑及设施的布局应综合考虑车站周边既有建筑和规划条件,合理集中布置出入口、风亭、冷却塔并满足彼此之间的控制距离,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合理组织空间序列。与周边建筑、道路红线退缩距离需满足相关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尽量节约用地。布局应满足乘客步行流线的通畅,交通设施接驳的顺畅,合理布置非机动车位置,保障换乘的便捷高效。以人为本,综合考虑行人的通行安全与舒适,满足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

在满足设计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当布置在交叉路口时,作为城市道路重要景观节点,不宜布置过多设施设备,应按类型分类集中成组布置,保证路口行人步行的通畅。当布置在道路一侧或城市绿化带时,应与道路红线及绿化带平行。当布置在城市开敞空间时,应重视景观设计标准,与场地整体环境协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将主要附属建筑包括活塞风亭组、冷却塔、疏散楼梯、商业功能扶梯等设施组合为一个体量较小的多功能地面单体建筑。

三、地铁车站地面建筑景观设计研究

3.1景观构成要素

  1. 主体建筑。地铁车站地上部分建筑主要由人行通道出入口以及风亭构成。出入口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可识别性,满足城市景观的美学需要,在纷繁的城区环境中,需要成为能迅速被人们视线捕捉到的独特形象。(2)集散广场。地铁车站的设置应当充分考虑与其他地面交通形式的结合,方便人们换乘,其地面空间应有利于各种人流和车辆的吸引与疏散,因此必然存在一定面积的交通集散广场。根据对客源数量及流动方向的分析研究,应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空间分隔去组织交通流线,对人流、车流的交通行为产生良好的规范和引导。(3)植物、水景等软质景观资源地铁车站地面空间的软质景观资源主要包括植物和水景。绿化植物的品种选择、种植形式、造景风格以及多姿多彩的水景设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绿色文明形象,在地铁车站有限的地面空间中,还应把握人们是在行进动态中观赏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以提高其景观品质,强化观景印象。

3.2景观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地铁的出现影响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们的出行、购物、旅游、交往、休闲,到居住地位置选择、上班上学距离、时间的重新测定等,带动了所经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地铁覆盖范围的拓展也在不断更新着人们对于城市区域的认识,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变着城市的格局。地铁车站独特的公共空间品质和人文体验也必将随着地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深化而变得更加重要。对以迅捷为主要特征的地铁空间来说,进一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空间体验才是地铁换乘空间的设计之本。(2)整体系统性原则。从空间的角度,轨道交通的线路及车站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从如何健全城市的方面考虑;从时间的角度,每座城市的地铁建设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地铁线路从带状向网状发展,随之大大小小,不同人设计、不同年代建造的地铁站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毫无头绪、杂乱无章,那么只会使整个城市显得支离破碎。不同的地铁站,各个出入口的设计应充分结合周边场地环境体现出个性,同时又要顾及同一地铁站不同出入口之间、同一地铁线路不同站点之间的彼此呼应和连接,形成完整、协调的系统。

(3)个性鲜明原则。地铁车站是活跃而繁忙的交通节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路过的人们都是步履匆匆,不可能有较长时间的滞留和闲适的心情去欣赏景观,因此,地面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可识别性,通过简洁、新颖,甚至是符号化的设计语言去表达景观主题,打造视觉焦点,展示城市文明,传播城市文化。

(4)可持续发展原则。地铁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目光,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同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地铁车站地面空间是实用功能强、使用频率高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对区域未来发展做充分的估计,包括使用人数的增减与人流集散方向、未来区域将主要承担什么样的城市功能、后期的管理维护等等,形成完整的、可持续的规划指导体系。

结 语

总而言之,地铁地面建筑应与城市设计在空间上统筹优化,发挥轨道对城市的引领作用,高点定位、创新驱动,打造高品质、多样化、和谐统一的街道空间和交通模式 , 也会更加有利于城市生态格局的重塑,构建城市空间新秩序。

参考文献:

[1] 张志伟,母睿,刘毅,基于可达性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评价 [J].《城市交通》2018 年第 2 期 第 19-25 页

[2] 牛强, 鄢金明, 夏源,城市设计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概述 [J].《国际城市规划》 2017 年第 6 期 第 61-68 页

[3] 高长征, 赵辉辉 , 契合城市空间功能的地铁出入口布局 [J].《都市快轨交通》 2017 年第 1 期 第 59-6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