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岛登陆作战失利原因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金门岛登陆作战失利原因探析

刘晓辉 代泽兰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 要 金门岛登陆作战是我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本文从情报获取不准确、分析使用简单化,指战员情敌麻痹、登到准备不充分,情况判断有偏差、指挥员决策失误,兵力配置不合理、组织协同有失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金门岛登陆作战失利的原因。

关键词 金门岛登陆作战 失利原因 组织指挥

1949年10月24日至27日,我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第二十八军对国民党军盘踞的大金门岛实施抢滩登陆作战。此次作战行动,由于主客观种种原因,最终9086名(含船工350人)人民子弟兵苦战三昼夜,无一幸还、全军覆没,该作战失利是我军在人们解放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教训惨痛、影响深远。分析金门岛登陆作战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情报获取不准确,分析使用简单化

十兵团在对金门岛的情报工作存在重大缺陷,由于二十八军侦察电台留在福州,对金门岛的战役情报由兵团负责,但兵团情报部门获取敌方情报不及时、不准确。对国民党军队固守金门岛的决心不了解,对其兵力部署不清楚,对敌方动态判断错误,对获取的断续情报未加深入分析。主观上认为,金门岛守军在我军登陆时稍加抵抗就会撤退,国民党李良荣兵团只是迫于上级压力才做出固守姿态,我军登陆的阻力不会太大,未及时侦知国民党军队在金门岛的详细兵力部署及其火力配系。对国民党胡琏十二兵团的动向情报获取上严重滞后,获取的情报基本上是几天前,甚至是十几天前的情报,兵力的数量也和实际相差甚远。对所有获得的点滴情报信息未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最后只凭一封电报就定下作战决心。

未及时搜集金门岛附近海况、风力、地形等情报信息,广大干部战士对海洋认识不够,尤其是潮汐、风力对渡海作战的影响认识不足。很多指战员认为渡海登陆作战和陆地作战区别不大,有人员优势即可。不知登陆地域的地形、地物情况,滩头阵地障碍物对作战的影响未加以重视,导致实际作战中损失比较大。过高地估计了人民解放军在当地的影响力,对当地民情、民风未进行分析,没有将其作为影响作战行动的一个因素。

登陆作战前敌情不明、海情不明、地情不明、民情不明,加之分析研究情况乐观化,对不利于我登陆作战的很多情报人为地过滤掉,从情报角度得出了实施登陆作战把握性打的结果。

二、指战员轻敌麻痹,登岛准备不充分

解放战争中,十兵团战无不胜,一路凯歌,全军上下滋生轻敌思想,普遍认为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作为福建前线作战指挥的主帅第十兵团司令叶飞,对金门岛登陆作战胜利充满信心,其精力过早地由军事工作转移到地方工作上来,无暇兼顾金门前线作战,叶飞曾在宴请地方领导时说:“金门就是这盘中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夹就什么时候夹,跑不了。”将组织指挥登陆作战交由第二十八军具体实施。只要登陆就是胜利的心理充斥全军,全军上下对渡海登陆作战未做细致的研究和准备工作,以向共和国献礼的心态仓促对金门岛实施登陆作战的行动,指战员将金门岛登陆作战作为秋风扫落叶式的最后一战来对待。

金门岛登陆作战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在思想准备上,第十兵团及其二十八军前线部队上下没有打大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用陆地作战的经验实施渡海登陆作战,以对在大陆一败涂地的国民党军队的认识简单地移植到国民党金门守军上,在船只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装载了与作战无关的物资。在物资准备上,至登陆作战前,用于抢滩登陆的船只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登陆作战行动一再推迟的主要原因,战前只搜集到能够集中一次运送三个团的船只。指挥员主观地认为,船只运送第一梯队后返航再运送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在人员准备上,我军虽一次集中了六个团的兵力实施登陆作战,但在渡海登陆作战中,无船意味着无人。另外,350名船工是用重金雇佣而来,吸食鸦片、贪财怕死,并对金门水道情况不熟,且未进行统一的教育训练,在实施登陆作战中大多不听从指挥。

三、情况判断有偏差,指挥员决策失误

在登陆作战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各级指挥人员对敌情判断存在重大偏差,人为地设置有利于我方情况,凭主观臆断判断敌情。指挥员简单地从厦门岛登陆作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表现来推导金门岛守军的作战决心,未从金门岛与厦门岛地理条件、地位作用、兵力部署、守军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论证研究,对敌固守金门岛的决心判断出现重大错误。对国民党胡琏第十二兵团的兵力部署模糊不清,胡琏兵团的去向关乎此次登陆作战的成败,指挥员仅凭一封电报就判断情况、定下作战决心,而忽视大量能够证明胡琏兵团真实动向的种种迹象。且没有针对国民党军坦克分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没有有效克制的战法,武器装备准备不足,其在登陆作战中对我造成了重大杀伤。

参加金门岛登陆作战的第二十八军,用不打仗的心态做打仗的准备,在具体制定登陆作战计划时,没有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入手,而是一厢情愿地从最好的结局出发,制定了一套理想化的作战方案,未将可能的敌情变化、海情变化考虑在内,也没有将国民党海空军优势计算在内,更没有各项应变的措施,只是要求指战员猛打猛冲。在登陆作战过程中,当我明了敌情、我情已发生重大变化时,前线指挥员仍坚持原作战部署,一味地按照既定作战计划推进,有一个人打一个人的仗,心存侥幸地抱定进攻就能胜利,积极向敌纵深攻击前进。最后在胜利无望,而紧急动员的船只又少,兵团坚持尚有一线希望的情况下,仍然采取多路小规模增援的方式,实施自杀悲壮式的作战方式,没有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兵力配置不合理,组织协同有失误

此次登陆作战,实施主要登陆作战任务的第一梯队三个团分别隶属于不同建制的三个师、两个军,二十八军指挥员指定其中一个师指挥所担负渡海登陆作战的具体组织指挥任务,但因缺少船只,该师指挥所未跟随第一梯队登陆,在得知第一梯队登陆船只无法返回后,指定一团长实施作战指挥,但因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履行指挥职责,整个登陆部队缺乏统一协调指挥。前线指挥者也没有考虑大小船只、快慢船只等受海风影响的不同,且没有通信联络器材的情况下,未将船只合理编组,船队在航进过程中,队形紊乱,登陆后部队建制极为混乱,团长找不到营长、营长找不到连长、连长找不到排长、排长找不到班长,导致我军船自为战、人自为战,战斗力大为下降,登陆突击能力不足,且伤亡惨重。

第一梯队三个团分别在不同登陆场几乎同时抢滩登陆,兵力配置过于分散,形成不了合力,且登陆场的选择都是易于登陆的地点,完全在国民党守军的意料之中,登陆地段均有国民党重兵把守。三个团之间协同关系不清,通信联络不畅,导致三个团各自为战,造成我登陆部队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和支援,兵力被逐步消耗。且登陆后均不同程度遭受国民党金门守军优势兵力、兵器的包围攻击,指战员虽英勇顽强拼死作战,但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全军覆没,无一船一人返回。

以上为金门岛登陆作战失利的四个主要原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登陆作战的客观条件不成熟,但人为主观因素才是失利根本原因,从中我们应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犯类似的主观错误。

参考文献

[1]《金门战役检讨》,刘亚洲,《国家战略》编辑部,2001年

[2]《金门战役纪事本末》,萧鸿鸣、萧南溪、萧江,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

[3]《1950年蒋介石金门撤守问题研究》,毛文君、赵可,军事历史2018(3)

[4]《金门战役民船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启示》,刘兴、刘畅、李远星,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5(2)

[5]《金门之败的思考与启示》,唐佑辉,南昌陆军学院学报2015(3)

作者简介:刘晓辉,现任武警警官学院分队指挥系军事理论教研室讲师;代泽兰,现任武警警官学院分队指挥系军事理论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