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

黄博冰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中国是脑卒中大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数量多,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患者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了严重的负担。本文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现状分析入手,介绍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四种方法,包括多种形式的康复教育、虚拟现实治疗法、镜像治疗法以及经颅磁刺激技术。使人们认识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为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虚拟现实治疗法;镜像治疗法;健康教育;经颅磁刺激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转变,脑卒中逐渐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脑卒中又称“脑中风”,它是中枢系统障碍性疾病,造成脑内动脉的闭塞、甚至破裂,临床上通常会表现为永久或者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1]。脑卒中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2]。所以要正确认识脑卒中引起后果的严重性,就要提高脑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1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现状

在脑卒中患者患病初期就开展积极的治疗手段,能有效的降低这类患者的致残率,使患者能更好的融入家庭,回归社会。有研究表明,有效优质的康复治疗能使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3]。学者对脑卒中患者的现代康复治疗进行跟踪分析,发现经过多种积极的康复治疗方法,超过70%的患者已经恢复了行走的能力,超过50%的患者恢复了日常生活[4]。有研究表明,强化运动疗效治疗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等能力[5]。有研究对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双侧上肢训练法、镜像治疗法、虚拟现实法和音乐疗法治疗后,双侧上肢训练组在双手协调能力和单侧患手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6]

2脑卒中患者现代康复治疗的方法

2.1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康复教育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康复教育,包括(1)康复知识的传授、讲解,护理人员自身要具备完备的疾病知识,同时需充分结合健康手册、健康宣传栏、健康讲座及语言沟通等形式向患者耐心讲解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2)了解康复锻炼的意义,告知患者坚持康复锻炼重要性,积极完成锻炼任务;强化沟通,经常和患者、家属联系,并按照变化情况针对性做出调整,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3)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交谈过程中,对其影响锻炼态度因素进行了解和总结,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相应解决方案。(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思想动态及压力来源,对其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做到医护患、家属全面配合。

2.2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虚拟现实治疗法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当今社会热度最高的技术之一。VR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包括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虚拟仿真图像等。VR具有三维空间的虚拟用户界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让使用者在听、嗅、视觉等方面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伴随着近些年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计算机技术的临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现代康复治疗中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记忆力衰退甚至完全丧失,同时也是世界性的治疗难题。通过VR技术可以给记忆力衰退的患者创建虚拟三维环境,辅助计算科技技术,在相对应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行为中取得记忆性恢复的突破性医学进展。

2.3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镜像治疗法

镜像疗法顾名思义,就是以平面镜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结合康复训练而成的治疗手段。镜像疗法操作简单易懂,价格经济实惠,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支持,额外的专业人员辅助专业的操作人员,或是其他特殊的场地要求,仅仅通过平面镜就可以充分调动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主动性。

镜像疗法是目前应用在脑卒中患上肢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治疗中最多的治疗手段之一。有研究对100例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镜像治疗法,2周之后发现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学者对慢性期偏瘫患者进行分析,分为镜像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结果发现,进行镜像治疗期间所有受试者上肢关节活动度,运动速度及准确性均有改善。有研究将镜像疗法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中,4周之后发现治疗后患者上肢功能显著改善且效果在半年后的随访期中仍能保持一定的治疗效果。

2.4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经颅磁刺激技术(TMS

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研究正常人和病人大脑皮层功能性的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产生的电流超过兴奋阈值时,细胞膜被诱导而极化,使组织兴奋,调节兴奋的皮质区神经网络和连接。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有了较为明显的康复,经颅磁刺激对失眠、抑郁症、帕金森等疾病亦有显著疗效,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康复有潜在价值

[11]

有研究表明用经颅磁刺激患侧脑半球,结合肢体被动活动,逐步的增加偏瘫患侧肢体的活动,结果在患肢功能和运动产生运动诱发电位上都有进步。研究采用10Hz经颅磁刺激刺激卒中患者大脑M1 区,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的提高和连续的手指运动任务有改进。

3总结

本文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现状分析入手,介绍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四种方法,包括多种形式的康复教育、虚拟现实治疗法、镜像治疗法、经颅磁刺激技术。这四种因其具有治疗效果好、投入成本较少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旨在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为适合我国脑卒中患者的现代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娜.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286-287.

[2]李美平.综合卒中单元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8,3(01):154-156.

[3]赵玉华,史如旭,刘奉成,许丽.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2):192.

[4]田甜,胡炜华,朱瑞雪,施雁.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7(03):64-68.

[5]冯俊艳,张冰倩,何文英,毕娟.微信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7,39(03):474-477.

[6]范晏,袁媛,赵银,胡权.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