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螺旋 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与探究

颜学礼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 CT室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平面重组技术(MPR)对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54例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以及正常者进行螺旋CT检查,进行MPR处理,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疾病组骨性鼻泪管起始段、中段、末段测量值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螺旋CTMPR技术能对骨性鼻泪管形态进行全面显示,可为确定手术方案方面提供依据。

关键词:螺旋CT;多平面重建;鼻泪管阻塞性疾病

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是患者出现泪溢的重要原因,鼻泪管长时间阻塞可引起泪囊中的菌群大量繁殖,引起泪囊感染而形成泪囊炎,患者表现出结膜充血、流脓、泪囊区挤压后溢出分泌物等,患者不仅感到不适,还存在继发眼内炎、眶蜂窝组织焱的风险。泪道先天性发育异常、慢性泪囊炎、泪点移位、泪小管断裂等都可引起泪道闭塞。泪道闭塞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明确闭塞的原因以及部位。当前CT检查设备、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在各种疾病的诊疗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平面重建(PMR)技术三维、立体地观察泪液排出系统,能明确阻塞位置,提供成像依据,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螺旋CTMPR技术对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以及正常者各54例,前者进入疾病组,后者进入正常组。疾病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19-60岁、平均(44.6210.34)岁;正常组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18-60岁、平均(44.8310.5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64排128层CT机检查,事前讲解进行检查的作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检查,去除头部的金属物件,以免伪影产生而影响图像质量。患者仰卧,耳眶线要垂直于台面。对眶上缘到下颌骨下缘进行扫描,参数为:120kV,100mA,层厚1mm,层厚0.4mm,骨窗为2000×450,完成扫描后在工作站进行MPR处理,对轴线进行调整,从而将双侧骨性泪道充分显示出来,对骨性鼻泪管的矢状面进行合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MPR下骨性鼻泪管的测量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以(5f88f9e718ea4_html_9d53542e3d006693.gif )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疾病组的起始段、中段、末段测量值高于正常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MPR的测量结果 (5f88f9e718ea4_html_9d53542e3d006693.gif ,mm)

组别

n

垂直径

横径



起始段

中段

末段

起始段

中段

末段

疾病组

54

5.010.65

5.330.67

5.100.64

4.120.52

4.130.52

4.220.71

正常组

54

3.560.44

4.000.73

4.300.73

2.930.47

2.940.44

3.300.83

t

/

13.575

9.864

6.06

12.476

12.838

6.19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鼻泪管阻塞有先天性阻塞和后天性阻塞的区别,前者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是鼻泪管下口发生的膜性闭锁,有时可表现为下端没有发育或者瓣膜闭锁,治疗不及时时可能会引起闭锁部位上方的鼻泪管以及泪囊扩张;后天则主要是鼻泪管、泪囊炎症。CT扫描具有分辨率高、无重叠的特点,扫描过程中对扫描范围进行一定扩大能对骨结构以及软组织改变进行观察,这对观察是否存在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能为早期诊疗提供信息支持

[2]

泪道阻塞有鼻泪管阻塞、泪囊阻塞、泪总管阻塞以及泪小管阻塞的区别。据报道泪道阻塞性疾病中,鼻泪管阻塞占比达到81.25%,其次是泪小管阻塞,达到11.25%,总管阻塞为7.50%[3]。CT轴位图像能将很好地将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显示出来,通过不同层面能对骨性泪道扩张以及泪囊增大显示出来。泪道系统为纵行走向,因此需要使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重组基线,通过MPR技术来对冠状位图像重组,能在同一层面将泪道的绝大多数充分显示出来,此时可见纵行骨性管道。

螺旋CT能对鼻泪管阻塞的位置进行确定,这能为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客观信息。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中,明确骨性鼻泪管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4]。本次研究利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中的MPR技术来将骨性鼻泪管直观、立体地显示出来,同时将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的骨性鼻泪管垂直径以及横径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从研究结果上看来,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的骨性鼻泪管起始段、中段以及末段的测量值均大于正常人的测量值。泪道阻塞下,患者的骨性鼻泪管会出现扩大的情况,这对患者的排泪功能具有一定不良影响,会造成鼻泪管瓣膜功能受到累及,因此此类患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来减少或者避免骨性鼻泪管继续扩大。

综上所述,螺旋CTMPR技术能对骨性鼻泪管形态进行全面显示,可为确定手术方案方面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罗忠,董万江,陈龙, 等.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泪道阻塞的术前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0):11-13.

[2]刘欣,莫亚,黄秀蓉.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4):646-650.

[3]陈涛,吴小平,陈亮,等.25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泪道阻塞的术前价值研究[J].江西医药,2019,54(05):560-562+565.

[4]周浩,李雷激.应用CT泪道造影评估骨性鼻泪管形态变化与鼻泪管阻塞发生的相关性[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0):46-50.